试论生成把握生成性资源打造活力语文课堂前言

更新时间:2024-01-10 点赞:17313 浏览:728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改革提出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然而,教学是师生共同来完成活动的过程,会涌现出许多生成性资源。因而,教师不能按既定的“结论”来限制学生思考,而应该梳理生成性问题,在目标的空间里因势利导,使学生得以最好和最大限度的发展。基于此,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构建起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一、敏锐地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思想。这时,教师就要敏锐地捕捉生成性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我提问:“当青蛙跳出井口时会说些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天空无边无际,好大啊!”有的学生回答:“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这时,有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还是井里好。”引来其他同学一阵哄笑。我忙追问:“为什么青蛙觉得井里好?”“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发现周围的河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自己的很多同伴正在被人类捕杀,青蛙觉得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还是井里安全。”我借此机会让学生讨论这名同学的看法对不对。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但理解了本课的寓意,更懂得了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使课堂充满了生气和乐趣。

二、把生成性资源延伸到课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量逐渐增多,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由课内延伸课外,让学生自己解决。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在教学完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后,一名学生问:“老师,还有哪些小动物具有再生功能呢?”有的学生说蚯蚓,有的学生说蚂蚁的腿。我并没有即时作出回答,而是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的资料,第二天来讨论。第二天,学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答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正确区别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灵光一现”的,具有短暂、突发、不成熟的特点。因此,有的学生发言是毫无价值的,甚至会使其他学生的思维偏离正常轨道。对待这类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区别,并要坚决放弃。同时,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力度,让课堂再现精彩。
笔者曾听一位教师在教学《生命,生命》时,对其中师生如下的精彩对话印象颇深。(研读第二段,感受飞蛾对生命的珍惜)
师:三件寻常小事为什么对作者的触动这样大,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下面我们再仔细研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读并体会。(师巡视,几分钟后,学生自由发言)
生1:看到飞蛾拼命挣扎,作者的感受是“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你体会到什么?生读句子。
生1:我体会到飞蛾的求生非常强,感动了杏林子。句子中写“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让我感受到飞蛾的生命力非常强。
生2:我从“挣扎”这个词体会到,飞蛾并没有因为被杏林子捉住而放弃 ,而是以它那强烈的生命力感动了杏林子。杏林子感受到飞蛾强烈的生命力,就把它放了。
师:请问:飞蛾为什么挣扎?
生1:因为它不想放弃生命。
生2:它被杏林子抓住了,它必须挣扎才能生存下去。
师:“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是什么?
生1:是顽强的力量。它不想让杏林子抓住
生2:是不想放弃生命,所以要挣扎。
生3:他挣扎是极力鼓动双翅。
师:让我们想象自己就是被抓住的极力挣扎的飞蛾,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第二段。
师:在一些人眼里,飞蛾是很渺小的,只要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飞蛾的外表还比较丑陋。那么,它又何必苦苦挣扎呢?
生1:我认为不管是什么动物,它都会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飞蛾要挣扎。不管它多么渺小,不管多么丑陋,都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飞蛾当时会怎么想?
生:我想它会想,自己还有一线希望就要珍惜这份生命,不能浪费,不能放弃。
师:在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飞蛾都没有放弃求生的,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杏林子不禁联想到自己,她可能会怎么想?
生:既然一只小小的飞蛾都这么珍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618jyw.com
惜自己,自己只要有一点希望,就要活下去。(生鼓掌!)
师:一只飞蛾都如此珍惜生命,更何况我们是人,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教学是需要智慧来支撑的。教学中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弹性、灵活操作,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总之,生成性资源为语文课堂增添了光彩。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创造性想象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师的智慧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课堂中涌动着师生的生命活力。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