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理由教学方式实施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6986 浏览:229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用问题教学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模式;实践思考
一直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也和其他课程教学一样,过于偏重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较弱。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看到,初中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学会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出创新意识,从而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总结了多年来数学教学的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入问题教学模式,强化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把握学生心理,设计“循序渐进”问题模式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时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特别是探索强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设计“循序渐进”问题模式,将学生吸引到问题上来,并加以适当引导,使其既明白问题,又能从问题中发散出去,逐步养成问问题的习惯。所谓“循序渐进”问题模式,就是要顺着问题解决的脉络,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中去学习知识,再从问题解决后自己产生问题。它是一种解决问题后结合新知识产生新的发现,继而又对前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的过程。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不仅在老师的思考带动下学到知识,更会在掌握知识后自己去多想为什么,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如果不这么做又会怎么样。要学会从常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讨论,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边长与周长后,老师提出问题:设三角形腰长为x,求底长V的取值范围。每个学生因其设置的x值各不相同,回答也各不相同,让学生通过自己设问的方式探索出腰长和底边长的关系。引导学生之间对对方的假设进行求证,当有学生的假设被否定后,引导其再次提出问题,循环往复,直到所有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的答案各异,提出问题也不一样,但无一例外地都学会了进一步提出问题,达到了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目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践“全名参与”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越多,学习兴趣就越浓厚,教学效果也更好,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参与。学生的感官都能被调动起来,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使他们在兴趣的引领下,主动地学习。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一方面,增加学生的课堂实践参与,使老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将以前老师一人讲解、全体学生听的单向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大家共同参与的多向式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学生实践参与的时机,从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的角度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从而引发他们更深层次地思考,进而发现更多问题,由此形成问题意识。如,学习完相似三角形的相关课程后,老师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对操场上的旗杆高度进行测量。分组完毕后,各组自行组织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施。反馈的结果是,有的小组用测量人影的长度和人的高度组成三角形,进而与旗杆、旗杆影形成相似源于: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三角形,得出旗杆高度。有的小组利用镜子反射原理,做出辅助线,形成相似三角形,进行旗杆高度测量。有的小组用测量标杆与旗杆做成三角形,测量未组成三角形的旗杆影子长度来求旗杆高度。这些方法都可以求出旗杆高度。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学生们对相似三角形的特征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知识记得牢,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三、以课堂交流为重点,创设“互相问答”的教学环境

通过对新课程精神要求的不断深入学习我发现新课程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课程教学强调的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新课程则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首要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不再是以前那种老师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将答案也一并告诉学生的教学需要老师在学生碰到问题时。适时引导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知识不是从老师那里直接得到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生成的,探索问题的形式也更加开放,解决问题的手段更是多种多样。因此,要坚持以课堂交流为重点。创设学生问问题的良好环境,将问题空间尽可能地扩大,交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特别是要鼓励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提问题,由大家一起探讨,进而在探讨同得到答案,学到知识。这种以课堂交流为重点,有着极其活跃的课堂气氛与交流环境的模式,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其问题意识。如,在三角形判定定理学习完后,开展课堂探讨:除了现有的四种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有学生提出SA法是不是可以,老师让学生自己画出三个角分别是30°、60°、90°的三角形,与周围同学画的三角形相比,结果发现,他所画的三角形和别的只是相似,并没有全等。诸如此类,逐一证明学生的猜想,再引导学生对实践进行探究总结,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思考问题的习惯。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初中数学老师要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空间,充分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问题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郭强.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1(4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