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语文教学新课标课改下语文教学革新路径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5600 浏览:154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作为语文教学的依据,要求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拓宽广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严格要求突出师生双方的互动沟通环节。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老师作为知识传送的主体除了发挥自己组织、引导的作用,还要充分尊重学生,成为一个好的合作者,以期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及创造性,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理想中的语文教学提倡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及优秀道德品质,更要我们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情感体验。同时这也是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被悄然忽视的问题!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知识体系也相对复杂,还有很多原因致使语文教学活动过于枯燥,如果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那么相信一定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一、传统语文教学观念亟待改变,寻求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共鸣

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不同于小学阶段,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于识字、阅读及对课文的简要分析上,我们应该在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将其拓宽到文学欣赏这样的艺术范畴源于: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我们所接触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出自名家之手,特点突出、观点鲜明,当然不同的作者对人生及社会的认识与感悟也是各有千秋的,但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倒是共通的,欣赏这样的文章让人如沐春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高尚情操。
所以语文教学中学习这些文章时,老师的任务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写作状态,以期寻求到与作者的心灵契合之处并产生共鸣。事实上读者与作者之间是具有双向交互作用的,正如英国文坛著名作家王尔德说过的那句话“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由此可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是何其重要!文学作品是由作者以外在的形式所组建的虚拟空间,这对于好奇心与求知欲都很强的中学生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而面对这样的虚拟空间,学生们也会充分利用自己在阅读欣赏文章时所积累的经验,对文章进行合理想象、对文章本身进行解体再构建。面对一篇好的作品,学生们会急切地希望自己进入其内部空间,去领略其中的美好以期获得一份独特的心理体验,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地在阅读过程中充满愉悦感受!
中学开始,学生们对从作品中获得触动、震撼及真挚感情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已经有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诉求,那么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令人激动的。他们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仿佛身临其境与作者进行心灵层面的对话与交流,那样的情感是真实、炙热、能够引发共鸣的。作者的感情是透过作品才能传达给我们的,无疑作品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心灵之桥!也只有作者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才能最轻易地打动学生单纯且稚嫩的心灵,获得思想的升华。
陶冶情操、培养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老师们应该积极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做一个真诚而睿智的引路人,为其提供良好自由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们敞开心扉,用心尽情去体验与感悟,积极主动地对老师的指引予以配合!

二、加强师生之间心灵上的沟通交流,转变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信很多一线教学工作者都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学生都存在偏科的现象。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会因为喜欢某一位老师的教学风格而对相应科目产生浓厚兴趣并激发起自身的学习动力,而对于不喜欢的老师,往往产生厌烦心理,成绩也是差强人意,这不是个别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不能仅仅归结为学生的问题。所以教师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学生们多多进行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老师,对于充满好奇心与敬畏心理的中学生而言是极具感召力的。他们将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日常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对学生们起到了榜样作用。对建立健全学生人格起着重要作用。华夏文明五千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文化精髓的历史重任,这一历史重任对我们教师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授与传播者需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素质,将饱满的热情与丰富的知识挥洒于课堂之上,以便与学生产生共鸣。

三、语文学习是群体活动,应改变传统学习方法,加强学习者之前的沟通交流

作为教师,我们对传统的学习方法特别情有独钟,认为这是传下来最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当然,传统的听、说、读、写,不论在以前、现在还是以后,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效学习方式,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主动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的决心。
语文教学是一项群体活动,它需要所有学习者的共同参与,所以加强学生之前的沟通交流势在必行。想必大家都知道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的“头脑风暴法”,这就是参与者之间思想上发生的碰撞。当然,我们在鼓励学生互相学习探究、沟通交流的同时,不能摒弃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由于在性格、嗜好、思维方式、知识储备等方面的素质不同,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不同,语文教学活动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总而言之,新课标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自由且开放的。我们需以真诚的态度引导在求学路上的每一位学子,促使其知识的增长、个性的发展及人格的健全,为传承中国文化,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冯杨.浅析新课标下的语文知识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8).
王洪彬.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3]沈安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3).
(杨世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5291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