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线性规划图形计算器下《线性规划理由》教学设计学年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10615 浏览:368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必修五§3.3.3《线性规划问题》,主要内容是介绍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用图形计算器来帮助学生学习在多元变量的约束条件下,寻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问题,通过学生的自我实验、自我探究、自我总结,真正体现了“做中学”的学习模式,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也成为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和引导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及其相关概念,理解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并会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培养学生使用图形计算器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意识。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是以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知识为基础,将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来解决;教师可激励学生从探究入手、讲动结合,借助图形计算器的直观演示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创新,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学情分析】
以前学生对函数的理解仅是一元变量,而这是二元变量和不等式的运用,这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挑战,从而突出方法的重要性;本节课放在解析几何学习之后,通过直角坐标系中数形结合的处理方法,形象直观易懂,使学生学得轻松,同时领悟数形结合思想妙处。
【教学策略分析】

1.本节课的重点是用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难点是如何寻找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2.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用图形计算器和多媒体),让学生增强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3.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因线性约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随线性目标函数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我设计了一组变式问题,在线性约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改变线性目标函数,看最优解的求解过程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而让学生了解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最优解应注意的两个关键点:一是随着线性目标函数的直线从原点向右上方平移,其函数值是逐渐变大还是逐渐变小;二是线性目标函数何时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以及已知最优解的情况,来确定目标函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难点:寻求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情况
设计意图:可能遇到的疑虑和困难:(1)图解法中,为什么要将求目标函数最值问题转化为经过可行域的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最值问题?如何想到要这样转化?(2)数形结合思想的深入理解。
为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并作合理适度的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形计算器的运用,进行深入探究思考。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能促使学生获取直接经验,领悟数形结合思想,从更深层次理解“以形助数”的作用及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在生活、生产中,经常会遇到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方面,都是在多个约束条件下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一个具体事例开始:(苏教版)必修五:书P72。
2.问题:若实数x,y满足条件4x+y≥104x+3y≤20x≥0y≥0,求函数z=2x+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教学预设:教师启发、学生活动。
设问1:能否用图形计算器作出这个不等式组的图形?
设问2:方案一:先求出x和y的范围,再求2x+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方案二:由构造的函数z=2x+y直接求最值?(学生分小组活动、验证)
设计意图:以景,以情激思,利用图形计算器立即画出图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既有行为参与又有思维参与,从而激发兴趣,丰富经历,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用图形计算器的操作步骤:
(1)按p键,进入主菜单,直接按数字键5,进入“图形”窗口;
(2)按e(类型),按u(下页),按r(Y≤),回到“图形函数”窗口,输入10-4x,成为Y1≤10-4x;
(3)类似第②步与第③步,编辑不等式。每一次输入完成后按l键,使不等式处于被选中状态(如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图1);
(4)按L键,再按p(SETUP)键,拨动光标控制盘移动光标,落在“不等式类型”行处,按q(相交)(如图2)。最后按d退出设置,回到“图形函数”窗口;
(5)按u(绘图),绘制出不等式组所给出的区域图(如图3)。
(6)按i,如图,再按q(图片),再按q(保存);再按q(1~20)。键入数字1,按l,把图形保存为图片1;
(7)按L键,再按p(SETUP)键,显示参数设置窗口,如图4;把背景设置为Pict01。最后按l键,退出设置;
(8)按p回到主菜单窗口,按数字键u,进入“动态函数”窗口;编辑y=A-2x,按l,选中它;
(9)再按l键(或r),如图5,进入“动态变量”窗口,设置参数;
(10)按w(设定),进入“动态设定”窗口;进行如下的设置(开始值为-1,终值为9,步长为0.2),每一项设置完成后按l键,最后按l退出参数取值范围设置;
(11)设定完后,按l键回到“动态变量”窗口,按e(速度),进入“动态速度”窗口,设置参数变动速度;按q,选择“单步执行”,按l,回到“动态变量”窗口;
(12)按l,进入执行状态,如图6;不断按l,依设置步长分别画出相应的图像。
可见,A的最大值是

7.5,不断按l可见A的最小值是0。

二、建构数学

1.基本概念: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线性规划问题、最优解等概念。

2.求解线性规划的最优解的步骤(前提:指出线性约束条件和线性目标函数):

(1)作:作出可行域;
(2)变:变目标函数z=Ax+By,了解它的几何意义;(3)移:平移基线L,寻找使纵截距取得最值时的点;
(4)求:通过解方程组求点的坐标,并转化为最优解。

三、知识运用

问题:实数x,y满足条件不变,自我设计目标函数。
活动1:你能否设计一个目标函数,使得最优解何时只有一个?何时有无穷多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利用图形计算器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一要明确做什么;二是发现了什么;三明白为什么是这样,并从中领会“变中之不变”的数学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活动,随着a取不同的值,观察图像、寻找规律、抓关键位置、总结结论)
活动2:设z=ax+y,若使目标函数z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有无数个,求a的值。
(部分学生记录:①~④设置变量z的开始值为-1,终值为9,步长为0.2;⑤设置变量z的开始值为-6,终值为4,步长为0.2;⑥设置变量z的开始值为-4,终值为8,步长为0.2)
(目标函数在斜率从-2~-~0~~1~2变化下,发现纵截距与z的最值的变化关系)
活动3:设z=ax+y,若目标函数z仅在点(5,2)处取到最大值,求a的取值范围。
(构造目标函数y=k(x-5)+2,使其过定点(5,2),发现斜率与z的最值的变化情况,如下图。)
用图形计算器的操作步骤:
前面同引例一样,后面步骤如下:
(1)按p回到主菜单窗口,按数字键u,进入“动态函数”窗口;如图1,编辑y=k(x-5)+2,按l,选中它;
(2)再按l键(或r),进入“动态变量”窗口,设置参数;
(3)按w(设定),进入“动态设定”窗口;进行如下的设置(开始值为-6,终值为6,步长为0.2),每一项设置完成后按l键,最后按l退出参数取值范围设置;
(4)设定完后,按l键回到“动态变量”窗口,按e(速度),进入“动态速度”窗口,设置参数变动速度;按q,选择“单步执行”,按l,回到“动态变量”窗口;
(5)按l,进入执行状态,如图2-4;
设计意图:用已知有唯一(或无数)最优解时,反过来确定目标函数某些字母系数的取值问题,来训练学生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图解法求最优解的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不仅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且教学生学习数学方法,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己发现发明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四、课堂训练

如图所示,已知△ABC中的三顶点A(2,4),B(-1,2),C(1,0),点P(x,y)在△ABC内部及边界运动,请你探究并讨论以下问题:
(1)z=x+y在处有最大值 ,在处有最小值 ;
(2)z=x-y在处有最大值 ,在处有最小值 ;
思考题:
(3)你能否设计一个目标函数,使得其取最优解的情况有无穷多个?
(4)请你分别设计目标函数,使得最值点分别在A处、B处、C处取得?
【设计意图】及时检验学生利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情况,让学生再一次深刻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妙处,完善了知识结构体系。

五、总结反思,留下悬念

(1)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2)学到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