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创设数学理由情境有效创设要求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31333 浏览:1443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摆脱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束缚,逐渐向着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模式转变.在从“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的过程中,教学中教师用于引导的问题设计就成了关键.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本质上要打破学生本有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从而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那么,如何才能让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呢?
下面结合自己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就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简单分析.

一、问题情境生活化,让数学更直观

数学本就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喜欢将数学知识掰碎了喂给学生,结果学生所获得的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定义、公式,而真正遇到实际问题时却不知所措,实践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一定是和生活实际密切相联系的,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来分析问题,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大有裨益.
例如,在讲“分段函数”时,要让学生学习分段函数并能在生活中体会分段函数的应用,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师:大家喜欢吃西瓜吗?
生:喜欢!
师:我也很喜欢吃西瓜.我们去买西瓜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西瓜的质量来进行计价.但有一天我却碰到了这样的一件事:我到水果店买西瓜,水果店的门口表上写着3kg以下的西瓜是0.8元/kg,3kg以上4.5kg以下是1元/kg,4.5kg以上的是1.2元/kg,老师挑了个西瓜,称后,老板说:“这个西瓜5元1角,1角就不要了,你给5元吧!”
师: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这样把钱付了吗?
生:会!(还有的表示疑惑)
师:如果你选择会的话,那么你就上当了,老板认为你是个不懂数学的傻小子,所以骗了你.你知道为什么会被受骗吗?
教师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立刻就活跃起来了,急欲想知识问题的所在,此时教师再引入分段函数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就开始探究分段函数,学习了分段函数后,大家就知道这个问题的原因所在了”,从而自然地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效率随之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生活为基础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生活常见现象中产生认知冲突后去探究知识,从而自主学习.

二、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

学习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相反,学习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不是记忆公式,就是拼命地解题,不要说合作了,就是有个问题向其他同学讨教下,老师也会认为那不是“独立完成”,会以“抄袭”之罪来对学生进行“审判”,结果,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兴趣倍减,效率不高.创设趣味性问题就是要以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能在问题中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
例如,在讲“函数单调性”时,教师可设置这样的生活情境:送报人可能每天早上6:30~7:00之间给你父亲送报,而你父亲上班时间是7:00~8:00之间,你父亲在离开家之前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的概率是多大?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函数的单调性,教师可在该教学中进行如下问题引导:
(1)分小组进行讨论,由生活经验可知,父亲会在什么条件下得到报纸?
(2)为了让学生建立起二维坐标系模型,教师以问题“如果送报到家(事件A发生)的时间遭遇父亲离开家的时间,此时可用一个变量来表示吗?”
(3)如果送报人的时间是x而父亲离开家的时间是y,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如何表示?(目的是引导学生对x,y之间的关系向点(区域)进行转换,即事件A={(x,y)︳x≤y,且

6.5≤x≤7.5且7≤y≤8},它表示一个正方形区域)

(4)事件A发生在图形中如何刻画的?也就事件A发生在哪里?
这些问题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解决前一问题的基础继续探究后一问题,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实际性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讨论过程中,整体性得到加强.

三、问题情境操作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不是静态存在的,而是以动态形式存在的.很多时候,教师都喜欢将数学以静态的方式来呈现,结果学生也变得静态了.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动起来,对数学的学习会更加深入.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数学教学以知识为主的观念束缚,通过生活化、趣味性和操作性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构建知识,形成技能,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