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初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14344 浏览:597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我深深感受到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必须从解放学生开始:第一,解放学生的“脑”,训练思维能力;第

二、解放学生的“口”,培养表达能力;第

三、解放学生的“手”,锻炼实践能力。

关键词:解放学生;构建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421
近几年,课改之风吹遍了整个教育界,但是,对于我们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大部分老师还是觉得教得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这是“穿新鞋、走老路”,总是感慨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并没有带来学生的发展和飞跃。这让我想到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一句话:“人完全是在自我教育中进步的。”只有把学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学生才会动起来,课堂才会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只是我们不相信学生,不敢大胆放手去实践罢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实现低耗高效的课堂呢?我认为:我们应该试着真正地解放学生。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

一、解放学生的“脑”,训练思维能力

虽然我们总是提倡素质教育,但仍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的,根本没有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依旧“题海战术”、“万能方法”。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教学“估算”,他是以学生的旧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如83×2≈160)引入教学的,接着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本,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通过后来的讲评订正,老师概括了这样一个结论:“估算时应方便计算,又贴近准确值。”在得出结论之后,老师又出示了大量的估算练习,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虽然大部分学生看似都能估算出得数,但是其中却存在着许多弊端:第

一、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估算的作用;第二,束缚了学生在具体问题中的思考。

同样是这一节内容,专家吴正宪老师就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她先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了大象的体重刚好是六次称石头的重量,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去估大象大概有多重。学生的算法五花八门,但是吴正宪老师并没有否定,而是根据学生的算法总结出了四种估算的方法:大估、小估、中估、大小估,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确在这道题里用哪种方法是最恰当的。在此基础上,吴老师又出示了另外一道题:“妈妈去商店买三样东西”,分别是:53元、42元、22元,请你估算一下妈妈应该带多少钱才够?有的学生往小里估,看成50+40+20,也有的学生往大里估,看成60+50+30……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明白了估算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思维得到了升华,解放了学生的“脑”,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二、解放学生的“口”,培养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现代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思考过程和结果,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解放学生的口,着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曾有一位老师拿着两本不同的笔记本进教室,然后对学生说:“老师这儿有两种笔记本,一种1元5角每本,另一种5角每本,那么买这两本需要多少钱?”(要求列算式并计算总价)。
一个学生说:“1元5角+5角=2元”。这本是一个正确的式子,可老师故作糊涂:“不行,你给我少了。”学生群起而攻之:“不少,就2元。”一个学生站起来说:“1元5角加5角是1元10角,10角是一元,那就是2元。”另一个学生说:“1元5角是15角,15角加5角是20角,20角是2元。”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说,老师还是一脸茫然,有学生就说:“我还可以这样‘1元5角+5角’写成‘1元+5角+5角’,这样就容易了,5角加5角就是1元,再加上前面的1元就是2元了。”
这堂课让我感受到,我们老师不应该总是抱怨上课时苦口婆心地讲,可学生就是不明白,总是一问三不知。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说,从而让学生主动开口说。科学验证,当一个人在说的时候,大脑皮层有多个兴奋区域,脑的多部位参与认知活动。学生通过说能比听所学的更多。因此,为了使学生在交流中能处于不败之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表达时,能及时修整自己的意见,要教给学生说的方法,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三、解放学生的“手”,锻炼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概念和公式的推导,如果只是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那么就很难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只有当学生亲身体会到它是怎么来的,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正如教学“扇形统计图原创论文www.618jyw.com
”这一内容时,我原以为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再简单不过了,可是当学生在做练习时,我发现一些中下的学生对整个圆代表的含义理解得不到位,也总是不明白扇形统计图的优越之处,以及为什么要学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今年,再一次教学这个内容的时候,我改变了教学方法,从学校各年级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入手,让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题。当有学生提出各年级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时,我立刻趁机反问学生:“那你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找出答案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我接着又让学生动手去设计一个能一目了然知道答案的图形。学生经过自己实践之后,发现可以将整体或总量用一个大的图形来表示,然后分成小块表示各年级占总量的多少,通过这一形成型操作,学生便很自然明白了为什么要学习扇形统计图,它的优越之处在于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这正充分地验证了:“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这一道理。
人的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关的,思维和实践又是分割不开的,所以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就必须真正做到解放学生的口、手、脑,让思维、语言以及实践在数学课堂中交相辉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