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几类高中生物几类调节理由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6000 浏览:207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生物界既有极大的多样性,又有高度的统一性。生物界是一个整体,生物体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细胞内的新陈代谢、生命历程、生物的遗传进化、生物体的稳态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都贯穿着一些普遍的规律。在这些规律当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线,就是追求稳定与平衡这条线。
社会生活追求和谐,其实整个生物界,每个生命体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这一目标。在生物学中,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反馈,即: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而反馈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具体来说——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在生态系统中也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
生物与环境中常见的负反馈有:血糖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调节,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等。生物与环境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通俗的说,我们可以认为负反馈追求的是一种平衡和稳定,是一种抑制的过程,而正反馈导致的是一种极端,是一种促进的过程。相比之下,负反馈的重要性远大于正反馈,一是因为它在生理活动中的数量大,涉及面广;二是它不断“纠正”控制信息,从而在维持生物体和生态稳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试题进行解析体验。

一、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

(2011年安徽卷)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______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些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____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分解,抑制_____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减少;通透性;负反馈
(2)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肝糖原;胰岛素
解析:考察神经体液调节。
(1)一次性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尿量增加。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胰岛素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调节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A.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B.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_____;
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
C.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_____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_____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D.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途径产生CO2。
答案:(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c;a和b
(4)微生物的分解

三、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营养关系调节

(2012安徽T30Ⅱ)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 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1)3%;(2)80只/hm2;偏高;(3)生长发育繁殖;(4)调节种间关系。
解析: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2.25×107)÷(7.50×108)=3%。

(2)40×30÷15=80只/hm2。该种群密度是80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生物与环境之间平衡的调节

(2010年四川卷·30Ⅱ)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源于:论文范文网www.618jyw.com
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1)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入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____关系。
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__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_____。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________。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C。
①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____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
②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200只/m2时,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学相关知识和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从图A中可以看出,移入滨螺后,浒苔数量下降,因此应是被滨螺捕食。浒苔和角叉苔同为藻类,且图中浒苔数量下降后,角叉苔数量上升,因此二者为竞争关系。再综合图B可知,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浒苔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浒苔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因而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浒苔较少,不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岸蟹被大量捕食,因而岸蟹数量较少,岸蟹数量少,对滨螺捕食少,因而滨螺较多。综合上述可知最长的食物链为:浒苔→滨螺→岸蟹→海鸥。分析图C可知,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凸出基质生态系统中海藻物种数多,因此需要优先保护的是凸出基质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中专生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在100~200只/m2时,水坑生态系统的海藻物种数多,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答案:(1)①被滨螺捕食;竞争;②浒苔;B坑浒苔较少,不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岸蟹被大量捕食,因而岸蟹数量较少,岸蟹数量少,对滨螺捕食少,因而滨螺较多;③浒苔-滨螺-岸蟹-海鸥;(2)①凸出基质;就地保护;②水坑。
总结
分析近几年各省的高考试卷,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调节平衡问题几乎每年必考,尤其是动物体和人体的稳态调节方面更是考试的热点。题目往往以信息题的形式展现,附上图示或表格等,而且相比以前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更具有有实效性,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建议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去审题,不要被复杂多变的题目表述所迷惑,因为无论题目怎么变化,真正需要学生解答的往往只是教材上的基础原理。以教材为本,多见识些新鲜的题目,合理分配做题时间,必然能在高考做题时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
[3]《生物学通报》,2003年第3期.
[4] 网络资料,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县撮镇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