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学前教育论手工教学在高校学前教育中重要量要求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12825 浏览:489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而设置的。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第一阶段,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其中,手工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四大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智力、良好道德品质、自我服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载体。如何让学生对手工课程产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最终学好这门课程,手工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都体现出来,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探讨的。
手工教学学前教育重要性众所周知,当代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要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幼儿教育业务,师德高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以适应21世纪上半叶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而手工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整个学前教育的专业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手工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手工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情境中丰富情感体验,真情地投入参与,最后领略成功带来的那份满足。所以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和谐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在手工活动之中显得很有必要。

1.能激发学生的创作,起到参与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教学,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属于理论为辅实践为主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创设环境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普遍具有一种好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在上折纸课的时候,采用一种基本型,通过步骤的增减变化,将一张普通的正方形纸,变成了十种不同的形象,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感觉就像变魔术一样,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们自己动手,先是学会原有的折纸形象,然后,通过自己的想象变化,就有同学变出了新的形象。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折纸规律与技巧,知道了要制作一个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把各种基本形掌握好,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折痕和方向的控制与变化,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在有趣的探究中发现新知。
“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体验美。审美能力是有生俱来的,但是,很多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太过于肤浅、停于表面。通过入学后上起美术绘画和手工课,教师教会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还要教会学生去创造美。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道理,教会学生制作,并启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精心制作的各种风格的手工作品,根据不同环境及装饰的需要,较好地应用在幼儿园生活环境、教室环境、校园等实际境地的美化之中。如教室里的布置可以用学生亲手制作出的纸雕、各种精美的挂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剪纸刻纸,及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来装饰教室,体现出高雅与整洁。如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慢慢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2.通过参与,能起到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手工课决不是一场热闹的游戏课,美术中的双基是学生重要的素质基础之一。学生有了动手参与,但实际操作没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久而久之,势必形成学生不爱动手参与的习惯。所以重视对学生的技能指导是实现从教到不教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把学法指导与学生学习过程有机结合,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实物演示,利用实物展示或表演的方法,能增强学生动手参与胆量,能解决学生心中的顾虑,了解制作的先后步骤和技巧,使他们明白完成任务的迫切性,联系己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操作。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学生在制作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具体对象后,思维展开了,创作素材和创作方式也形成了,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创作,就能水到渠成。
教会学生自我服务。手工是一种造型艺术活动,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要教给学生手工知识和技能,所教内容要适应学生自我服务的需要。如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及学校进行自我服务的劳动较少,通过手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我服务的能力。如手工课上可以让学生动手缝补衣服、钉纽扣、编织装饰物来装饰自己的书包、衣物等。

二、手工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习惯。”所以,老师在课堂,要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持之以恒。形成一些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习惯。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启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学生实践操作后,教师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进行正确评价,肯定优点,适当指出不足之处。对操作能力较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并且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和兴趣,养成积极参与、大胆动手操作的好习惯。手工教学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其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之一。
教会学生注意整洁、学会节约,在手工课上常用的手工基本技法有:“折”“剪”“刻”“缝”“染”“绣”“镂”“撕”等,这样一来,手工课上难免会制造出许多垃圾及废弃物,这就要求教师教育学生养成自己的垃圾及废弃物由自己来处理,不得污染教室。另外,学生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变得非常敏捷;审美能力也不断在提高,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周围身边的事物,如桌椅的摆放、书籍的摆放、教师环境卫生以及自己的穿着打扮是那样的不协调、不美观,从而有意识地进行修饰及打扮,逐渐养成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的寻找身边的物品来完成手工制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巧用废物作手工等理念,培养学生节约材料、合理利用废弃物的良好品质,这就是手工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另一个重要性的体现——循环利用以及环保理念的普及。
手工是一种对材料进行加工的造型艺术,手工课是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室.《手工》.《手工应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沈建洲.幼儿艺术教育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杨兆顺,刘丽新.手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