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有着理由及对策电大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6293 浏览:17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教学工作也随之进行了大力整改。在贯彻和执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教学问题。与此同时,解决现有的教学问题也成为了新课改执行期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问题
一、前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关系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研究基础。因此,不仅是在我国的高考甚至是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中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来看,尽管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很高,但却也存在大部分数学学科偏科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在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很多学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深刻挖掘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数学学科教学成效偏低的根源是数学教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将初、高中数学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话,可以清晰的看出知识内容上的分层状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材对很多数学概念缺乏严格的定义或缺少严密的论证过程,只通过简单的公理来硬性的规定而缺乏实质性的证明过程,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流于表面。但在高中阶段的教材中,特别是高一的教材内容,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知识点的跨越,和抽象概念的大量增加,这就给初中基础条件下的学生接受能力提出了挑战。学生们由原来的例题、习题讲解式学习方式,一下跨越到抽象函数的证明和推理过程,其中间的思维转变难度可想而知。由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学习也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在此之前的数学学习中,或其他学科知识的涉及中都不曾涉及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与开发,这中教材安排之间的梯度跨越,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新教改提出之前,很多教学工作主体定位缺失或存在定位偏离的情况,并没有真正地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提到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来开展的高度。原有的教学方式与学习习惯的影响再加上迫于中考升学压力,教师始终掌握着教学的中心地位,甚至是教师来主宰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而仅仅将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群体,强调接受能力而不是学习能力。对于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数学工具的运用能力,脱离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会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而仅将知识教条化,注重成绩的高低和备考知识点的学习。长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与自信,极大程度的压缩了原有的数学知识面,使高中阶段本应该广泛拓展的数学知识与相关的数学原理来源,都变成应试考试的牺牲品。这当然与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出入较大,效果也可想而知。

三、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注重搞好初高中之间的教学衔接

意识到初高中课程衔接上的问题,就要通过教材内容的过渡结合高中数学教师的难易引导,来帮助学生渡过这道难关。首先,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了解初中教材的内容以及结构,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尽可能以初中原有的知识水平为出发点,层层递进,实行高中数学知识的软着陆,起到一定的缓冲和铺垫作用。其次,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要给予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对错误的思维方式或空间视角给予引导性纠正,而不是坚决予以否认,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此外,从教材编写上进行适度的调整,增加过渡性知识,降低数学学科的初始难度,反复针对教材的试点情况进行综合的调整,从而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知识前后搭配式教学资源。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对知识的反应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引导,起到把握学习方向定位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面对难题,勇于承担的勇气,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来对待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而不是“知难而退”。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教师开展教学之前,对该部分内容做到初步的了解,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兴趣。从学习的效果来看,经过预习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渴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普遍增强,是解决思维培养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结语
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和学习成绩下滑的种种后果。同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希望可以借助新课改推行的时机,全面整合现有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从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数学运用中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刘小林.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障碍分析[J].科学教育,2010,(1).
崔益芹.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之我见[J].新课程(教师版),2006,(5).
[3]崔成子.高一数学成绩普遍下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618jyw.com
降的原因分析及补救措施[J].考试周刊,2009,(42).
[4]田志平.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党史博采(理论),2010,(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