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33866 浏览:1575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要创设具有年龄特点的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利于学生思考;要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避免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策略
“创设情境”是新课程着力推行的教学策略。由于文本知识抽象,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不利于学生理解内化,需要教师将其与学生日常生活沟通,创设情境。情境,是参与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和环境。鲁永红与叶龙俊在他们的论文中提出:创设情境就是以情境为载体,以探索、交流和建构为手段,通过揭示事物间矛盾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理解和生成数学知识,掌握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存在的问题

1.创设的数学情境没有年龄划分

感兴趣的数学情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点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尤为突出,但是对于小学生不同年龄的数学情境创设也不能应用相同的模式。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地追求能够创设出情境,并没有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究竟对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感兴趣,如果设置的内容是学生不感兴趣的,那么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究竟什么样的数学情节会使学生感兴趣?这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定,不可混为一谈。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所以低、中年级的数学情境创设可以突出故事性,像童话故事、小游戏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主要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开始对“有用”数学感兴趣,所以中高年级的情境创设要多一点现实性,应该尽可能选择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以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形式呈现。

2.数学情境创设不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源于:www.618jyw.com

在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许多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不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过程,将一堂应有学生动手操作的数学课讲成了一堂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因为许多教师认为学生直接接受数学知识的结果比他们动手操作要更容易,也更加准确,觉得让学生动手操作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影响课堂的秩序,所以教师在数学情境的创设中就删去了学生动手这一环节,只单纯地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数学情境。但是这种数学课最后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由于缺乏动手操作过程,对于知识的掌握就只会停留在课本上,不会联系到实际中,因此印象也就不会深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1.创设具有年龄特点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新课程指出,数学课应注重学生亲自体验,以利于学生依托自己的感悟来理解抽象知识。小学生的体验应是分年龄的,不同的年龄体验不同的情境。但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堂的时空条件又决定学生难以经常进行社会实践,而创设的数学情境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学生感悟体验提供活动平台。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创设的数学情境并不单纯是让学生进行体验,更重要的是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提供“锚地”和探究的“跑道”,否则,学生思维不启动,体验就没有意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数学情境,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的情境不仅要形式多样,能让学生积极活动,更要充满数学思维诱惑,能让学生产生困惑和探究的。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体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的演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固然重要,但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开发学生的智力。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兴趣的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发现知识,这样达到的效果比教师单纯的讲解要好,学生掌握得也会更加牢固。
参考文献:
鲁永红,叶龙俊.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
李国华,张继红.缘何要创设情境[J].基础教学课程,2008.
(作者单位 辽宁省抚顺市大自然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