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设计

更新时间:2023-12-25 点赞:10861 浏览:384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几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在谈谈我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1.开讲激趣,引人入胜

开讲也叫“课引子”、“导入新课”,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述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它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1.1由揭示题旨开讲。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文题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名不正,言不顺”,作者选题总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因而标题常是文章的精义所在。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为揭示文章的“主脑”,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按“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步骤来板书,从形状、材料、空间地域上对所要写的桥进行限定,明确选材的范围。简洁、明了的开讲语,为学生学习课文起到了引导作用。

1.2由作者、时代背景开讲。

阅读诗文应该了解诗文的作者及所处的时代、社会状态,“知人论世”,这样理解才会较为准确。所有诗、文,大都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大都因事因时而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1.3由故事、趣事开讲。

 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有一种魅力。平时可以结合课文实际,从听故事、趣事、逸事、寓言、典故等方面开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起来趣味盎然。

2.夯实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师要想使教学行之有效,就必须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登泰山而小天下”、“教师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杯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认真地学习,广泛地博览,不断地积累。比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春望》、《石壕吏》之前,教师要认真阅读《中国文学史》,充分了解杜甫一生经历的四个时期及创作特点:读书和壮游时期——他南游吴越,北上齐赵,饱览祖国的壮丽山河。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充满浓厚的浪漫色彩,如《望岳》;长安十年时期——杜甫困居长安10年,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朽,诗风变得悲壮凄凉,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如《兵车行》等;战乱流离时期——“安史之乱”,山河破碎、生活灾难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他创作出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峰,如《春望》、“三吏”、“三别”;漂泊西南时期(入蜀后的经历)——待学生高中阶段再介绍。教师有这些知识做前提,才能把握好教材诗歌的内涵,才能很好地开展拓展教学——在什么时候拓展、在哪里拓展、拓展什么内容。

3.切实抓好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主要是通过阅读来进行的。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指导学生、教会学生读书上。阅读教学除了让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外,还要重点指导学生领会语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和作用。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有计划、有重点、有序列地进行。要指导学生学会默读、精读、略读和速读,逐步掌握多种读书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高度重视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和爱好。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写书评、读后感和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活动,积极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4.词、句、篇章的教学和训练要精当实在

要教会学生分析常用词语的含义和一般用法,正确理解句义。要教给学生遣词造句的方法,懂得篇章结构的安排。词句、篇章的教学应该与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讲解要精当,训练要实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要尊重学生对阅读文本理解的多元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合理、恰当、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用更直观、更形象、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想读书、爱读书。

5.要搞好初中语文单元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由几个单元组成,单元是语文教材形成科学体系的关键所在,它体现了教材和教学的连贯性、阶段性与系统性。当前我们所看到的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一般都是按单元进行编排的。
单元教学是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与阅读、写作,听说能力训练及语言训练的有机结合。一套语文教材根据语文学科的总体教学目标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发展状况,安排若干训练线(例如阅读文体分为五条线,写作文体分为四条线),每一条训练线又分为许多知识点和训练点,这些知识点和训练点按照一定系列分布在各个单元之中,所以每一个单元实际上交汇融合了几条训练线的相关的知识点和训练点,而成为一个小的综合训练体。在一个又一个的单元教学循环中,各训练线或连贯,或断续地向前延伸、发展、深化,直到完成各种能力的教学任务,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因此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就要注意训练系统中的纵横联系,看清本单元和它前面或后面单元的联系,使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言训练服务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使阅读与写作、读写与听说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5.1有一个准确而又明晰的单元教学目标。

5.2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深入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和训练序列,从而体现某一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独特位置,从上下左右的纵横联系中发现这一单元特有的教学功能。
5.3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及根据教学大纲、教材来确定单元教学预定目标的差距,对预定目标作适当调整和补充,从而使语文知识的教学与语文能力的训练在原有的基础上循序渐进。
5.4在教学之前,老师应该向学生讲明单元教学的目标并说明本单元在本语文知识结构与语文能力结构中的位置及其功能,以及它与上下单元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使单元教学目标成为学生主动追求的学习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