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数学课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活动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4667 浏览:116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是指为了达到学习数学知识、习得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而采取的行动。流于形式的数学活动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唯有围绕数学学习展开的、有利于实现各个教学阶段目标的、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学生学习个性的、并且确定可观测的、具有适度拓展空间的活动目标的数学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活动 数学活动 数学学习 活动设计 数学素养 学习个性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是指为了达到学习数学知识、习得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而采取的行动。流于形式的数学活动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唯有围绕数学学习展开的、有利于实现各个教学阶段目标的、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学生学习个性的、并且确定可观测的、具有适度拓展空间的活动目标的数学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一、影响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在长期教学工作中,笔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及对本区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观察。通过大量的案例观察,发现数学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

一、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无效或低效的形式:

(一)教学活动中的“一言堂”现象

这里所指的“一言堂”不是针对教师而言的,而是指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的“一言堂”演变成的学生“一言堂”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常见于师问生答和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后者,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义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合作学习没能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时,合作交流又缺乏对小组中所有成员的关注,使得交流活动成了小组中学习成绩优良者的“独脚戏”,即所谓的学生“一言堂”。这样的教学活动,交流形同虚设,未能真正意义地面向全体学生,其结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因此活动效果只能是低效的。

(二)教学活动过分看重学生学习的表象,而轻视学生的学习体验

注重表象有效,缺少深层次探索。我们不少老师也非常注意从效果出发优化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比如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但这些努力比较浅层次,用消极的办法禁止学生上课开小差,用简单的问答式实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看上去是热闹了,似乎效果不错,其实并没有从兴趣、习惯、方法、思想等层面深入地解决有效问题,也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效益。

(三)评价缺乏多元化,易受传统评价影响

由于传统的评价直接指向学生的学科成绩,而评价内容又过多倚重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这些评价中的种种弊端折射到教学中,势必会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即单纯围绕“双基”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降低了数学教育的功能。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性环节。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五大策略。

(一)有效研读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有效研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研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2.领会教材意图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动手操作等,更能提高学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点

1.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2.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调整,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四)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根本

1.活动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任何活动都应是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而设计的。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四人分别坐在四个方向,观察摆在课桌正中间的茶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观察到的茶壶的样子,再交换位置继续观察,比较与前面观察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也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观察物体都只观察到物体的一部分。要观察到全貌,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因此,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数学知识及数学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完成。

2.活动设计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堂课的活动既要源于:如何写论文www.618jyw.com
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课堂教学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最后,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活动设计要注意,一要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二要考虑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前要提出要求;三设计的活动要便于操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3.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兴趣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切忌堂堂一个样,节节一个调,要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另外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素养的形成是通过数学教学中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充分的煅炼。

4.活动设计要体现开放性

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五)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活动如果能及时地、适度地作出评价,就能够保持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而评价是否合理、准确或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下一次参与的。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应具激励性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学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评价语言要做到真诚而富有艺术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一定要发自内心,让学生从心底里感觉到老师是真心欣赏。同时教师的评价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因活动而异,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功的满足与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的信心,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评价应有指向性

课堂评价,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和发展。学生要有所发展,就需要明确努力的方向。对学生课堂表现优劣的界定固然重要,但提出相应的改进或调整的决策更为重要。否则,被评价为“你很棒”“很会思考”的同学很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被评价为“还需努力”的学生往往也会陷入困惑,我又何尝不渴求进步,但该怎么去做呢?如果我们能够指明前进的方向、改进的措施,并诱导孩子们努力去做,就一定能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活动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更加赋有实效性 ,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素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