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渗透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化学史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12381 浏览:483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曾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人以智慧。”近期由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所作、北京大学中乐学社演出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则更加诠释了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化学史的教育,是化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化学史,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是当代自然科学的基石

18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高斯和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罗进行过一场激烈的辩论,其核心是化学究竟是不是一门真正的科学。高斯说:“科学规律只存在于数学之中,化学不在精密科学之列。”阿佛加德罗反驳说:“数学虽然是自然科学之王,但没有其他科学,就会失去它的真正价值。”此话惹怒了高斯,这位数学权威竟发起怒来:“对数学来说,化学充其量只能起一个女仆的作用。”
阿佛伽德罗并没有被压服。他将2升氢气放在1升氧气中燃烧得到了2升水蒸气,并将这一实验结果十分自豪地通知了高斯:“请看吧!只要化学愿意,就能使2加1等于2,数学能做到这一点吗?不过,遗憾的是我们对化学知道得太少了!”科学的发展证明了阿佛伽德罗的观点是正确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再也不会去怀疑化学这门科学的重要性了。
“声如行骑疾,气卷万山来。”化学走出了“幼稚”,再也不是当年高斯说的“女仆”了,它正以崭新的姿态和特殊的地位展现在人类面前,成为21世纪最富有创造性的学科之一。倘若阿佛伽德罗和高斯在泉下有知,也一定会为化学事业的不断进步而欢欣鼓舞。

二、化学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

在学习纯碱时,介绍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侯德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20世纪初,帝国主义垄断了“苏尔维”法的制碱技术。当时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感慨,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怀着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漂洋过海,返回祖国。在强烈的爱国心的驱使下,他以忘我的工作精神、严谨的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1926年成功地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之后,侯先生又发明了比“苏尔维”法更为优越的“侯氏制碱法”,把纯碱工业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实践表明,化学教学中化学史料的插入,不仅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增加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化学史也是一部人民群众和化学家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的历史。他们的科学品质、科学精神润物细无声地熏陶着学生,使学生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化学史故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化学这门科学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道路,其中包括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化学发展和化学家献身化学科学研究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利用这些化学史料,如同把学生带进了化学家进行创造活动的实验室,不仅向学生说明新思想、新理论、新物质是怎样产生的,同时还使学生学习到化学家专心致志、一丝不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有人认为门捷列夫梦中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得益于“偶然的运气”。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实质上,元素周期表凝聚着门捷列夫的心血和汗水,是他日思夜想、忘我工作的结果。
通过化学史的教学,学生初步树立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这种精神将引领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四、化学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学会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化学的发展

化学史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这一历史过程凝聚了无数化学家不懈地追求和探索。可以说,化学的发展史就是科学家不断战胜挫折的奋斗史。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作简短、生动地介绍,可以使学生通过了解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经历和挫折,真正理解马克思关于“在科学上从来就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项点”这一英明论断的意义。
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将化学史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来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让学生以化学史为载体,记忆和理解化学概念、规律,学到化学家身上的科学品质,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为步入科学殿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薛埠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