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效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更新时间:2023-12-17 点赞:32068 浏览:1458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中职语文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精心设计贴近中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中职语文;语文课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之一,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不佳。要想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让中职学生学好语文,教师的思想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所学专业,我们的眼光要向广阔的生活延伸。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尝试着挖掘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力求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导入新课要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新课导入时,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实际
导入,这样能引起学生的认同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调动学生的源于: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用满怀的朗诵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用优美的歌曲来感染学生;用动人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用相关的影视短片的播放来烘托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学习《是“瓶中魔鬼”还是“诺亚方舟”》一文时,我采用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的新闻视频短片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和客观的科学剖析中引起对核电站是否安全的思考。本文正是围绕“核电站的安全性”进行论述的一篇驳论文,用日本核电站泄漏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件,这个曾经引起世界关注和讨
论的热点话题,紧扣我们的语文学习内容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灵活处理教学素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习者不应
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探究者。”在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主体的情感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就能顺利地进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张扬个性,提倡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其身心特点,弱化教学内容中的普教色彩,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那我们可以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采用情景模拟、辩论赛、改编诗词、编排课本剧等形式对教材进行加工,使语文内容充满趣味性,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兴趣。还可以挖掘教材中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因素,根据不同的专业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深刻认识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参加生产实习与科学实验。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可以发掘的材料很多,这些语文素材与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内容相对较接近,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利用这些课文
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熏陶。

三、巧妙设计课堂问题,保障课堂学习的高效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若能贴近学生生活,将有助于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真正置身于学习状态之中,而且可以融洽师生情感,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如,在教学《鸿门宴》一文中“项伯和沛公约为婚姻”部分时,我们设计的问题是:这个婚姻是项伯和沛公结婚吗?同学们根据现实生活,很快就能明白项伯和沛公这两个中年男人约定的婚姻就是儿女亲家。接着教师追问,沛公和项伯成了儿女亲家后对他有什么好处?诸如此类问题,设计的出发点就是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因此,很容易激发起他们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答案和关注下文故事情节的兴趣。通过问题的探讨,学生慢慢会发现,即便是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楚汉相争时期,人际关系的处理竟然影响了楚汉相争的最终结果。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来源于生活的语文也需要我们将语文课堂回归到生活。语文课堂中教师就应该贴近学生生活,精心设计问题,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四、作业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高效课堂的拓展和延伸。精心设计的作业题不仅有利用教师发现存在的问题,还有利于检验本堂课教学的效果。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作业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呢?我们不妨从作业的形式上多做些尝试,改变以往字词抄写等单调乏味的形式,让学生续写小说,将古典诗词改编成流行歌曲,古典戏剧改编为现代话剧,搞社会调查等。这样不仅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也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宋运来.语文教学最需要什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04.
余蕾.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封闭,走向生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武进技师学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