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外例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期刊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7281 浏览:218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为此应通过课外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中学物理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型人才探究活动
1674-4810(2012)22-014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在《物理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的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进行,一般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其主要目的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较规范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每次学生分组实验前,笔者都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原理、目的和方法及所需的实验器材有清楚的了解,并且熟悉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本文以笔者“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为例,谈谈这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叫用电器的电功率。
师:电功率能测吗?怎么测?
生:可以利用电能表和钟表测。
生:可以利用公式P=IU测出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功率。
师:如果要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应用哪种方法?
生:小灯泡不能接在家庭电路上,应该用第二种办法测。

二、提出问题

(想想议议)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动手设计一个测出小灯泡功率的方案。
大家一定还记得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叫(同学们一起说)额定功率。如果不是在额定电压下叫什么功率?你想要测量的是什么功率?

三、测量要求

分别测量以下三种情况下的实际功率:
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618jyw.com
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是额定电压的

1.2倍并观察小灯泡亮度;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并观察小灯泡亮度。

师: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实验并做好记录。

四、实验设计

设计思想(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实验器材(注明使用器材规格)、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此过程中教师巡视、及时指导。设计完成后,可以进行实验。

五、进行实验

要求做好实验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实验数据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做第二个实验时需小心调节滑动变阻器,以免实际电压超过额定电压,因电压过大而烧坏灯泡。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视,及时指导。

六、分析和论证

实验结束,选择2~3组同学利用投影与大家交流(要求配合投影上台讲解)。评估与交流时要提供实验报告。

七、实验报告

题目: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根据公式P=UI,测出灯两端电压和通过灯泡电流,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电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设计电路(见右图)。
说明: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因为要测量不同电压下的功率,所以电路中要接入滑动变阻器,用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
实验器材:小灯泡(额定电压____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____Ω,允许通过最大电流____A);电源____V;开关;导线。
电源的选择应考虑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大于小灯泡额定电压的

1.2倍,但不能过大。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略)
实验步骤: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并做记录;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由公式P=IU计算小灯泡的功率(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
结论: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小灯泡的亮度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得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的。这一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学习理念,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泽农.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大昌.新课程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王以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