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课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原则及策略站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7770 浏览:210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笔者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的研究,承担“高中地理教学有效实施环境教育研究”子课题的研究任务。本课题在2009年4月立项后,在上级、学校领导的关怀下,经过课题实验教师的共同协作、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开题报告所述的研究目标和任务。课题组先后召开了包括子课题开题、课题计划部署、课题调研交流、中期检查沟通、专题研究协作、实验课汇报交流等多次会议。
本文重点谈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原则、方法及研究途径,既是对本课题研究的一次总结,也是对地理教育同仁的一个汇报。
课题实验教师经过反复研究实验,根据环境教育的性质,特点,归纳出环境教育的6个原则,在环境教育教实践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在符合原则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环境教育方和有效的途径,才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原则

1.1客观性原则。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所选择的资料、案例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对现实世界真实的反映。不能主观臆断,掺杂个人感情,一定要与实际情况相符。选择的数据、材源于: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料只有让学生觉得真实可信,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环境危机切实存在,有了危机感,他们就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1.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我们必须要遵循的重要原则。遵循科学性原则要求我们不仅要遵循客观规律,同时还要遵循教育学的相关规律。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我们一定要保证在地理课中实施环境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专业性问题要表述准确。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首先要保证内容合理,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从而保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能够顺利开展。
1. 3指导性原则。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为学生提出一些研究课题可供选择,并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调研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定时反馈,以便教师能更好地进行反思和对活动进行合适的调整,从而使环境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防止学生出现盲目性或有一点成绩就骄傲的情况,要让他们及时的回到正确的轨道上,使环境教育活动不断地接近制定的教育目标,最终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1.4主体探究原则。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让学生走出课堂,真正去社会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环境教育中,主体探究更为必要,学生只有在对自然不断的探究中,才‘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才会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学生们想去保护环境的意识才会更为强烈。因此,主体探究是推进环境教育的必要措施。同时,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会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僵乏,他们会不断地查阅相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学习能力在活动中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1.5由浅入深原则。由于学生在初中对地理课并不是很重视,社会实践经验也很少,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都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可以采取先讲授相关知识,例如先找一些相关案例进行说明、分析,再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方法。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在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做社会调研,调研的时候也要由浅入深,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要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的方法,使学生自身的能力逐步的提高,从而自觉地改进学习。

1. 6创新发展原则

在地理课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特点在于它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讲授,而是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体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和重视程度不同,探究方式不同,其学习结果和对知识的掌握必然也会有所不同。但值得欣慰的是,每次社会实践后,学生总会提出一些新的思想,可以说,这对环境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学生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对环境问题更为深刻的体验。教师要鼓励学生看清身边的环境问题,在全面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全新的并且正确有效的举措,推动环境教育的实施。

二、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取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由于环境教育目标具有多层次性,因此环境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2. 1课堂渗透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把环境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有着丰富的有关环境教育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的教育内容,尤其是环境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还涉及到当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等。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要从地理学科特色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环境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把环境教育落实到实处。课堂渗透法的优点是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相关知识,教学效率较高.

2.2材料阅读法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非常丰富,几乎每课都有提供给学生可以阅读的资料,并且大都是从学生身边挖掘的素材,因此实用价值很高,如:
阅读资料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说明当前中国存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由此我们必须直视一种潜在的威胁。通过阅读这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淡水资源的匾乏,真正认识到水在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价值,以及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增强了学生保护淡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煤炭的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对于生活在“煤都”抚顺的同学们是十分熟悉的,他们有着切身感受。在讲述煤炭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时应结合抚顺的实例来加以理解,以增加教学内容的现实性、真实性,给学生树立一种“在生活中学地理,在学地理的过程中学会生活”的观念。

2.3案例分析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分析法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每单元至少有一个案例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本案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表明了石油泄漏事件发生的地点、扩展的范围,分析了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和清理污染工作的难度。近年来发生的与本案例相似的事件较多,教师可对该案例进行补充,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类似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展学生对石油泄漏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多种危害的认识,石油污染会对海洋生物造成重创,而且影响是长期的。

2.4角色扮演法

高中地理课中实施环境教育强调“在环境中的学习”,非常重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活动的参与结合起来。但有些内容不适合实地考察,对学生学习环境教育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角色扮演是一种由学生扮演某一职务的担当者,并处理这一职务中的工作,来体验各种类型人物的心理,使自己和其他学习者从“表演”中受到启示,而改进自己行为的一种教学设计策略。模拟场景越接近原貌,角色扮演法的效果就越好,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就越强。角色扮演法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但此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客观地分析角色扮演中的环境问题,对每个角色要精心设计,把握环境教育内容渗透的要点,使学生对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达成一定的共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