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漫谈漫谈如何适时改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基本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12749 浏览:486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经广大历史教师的努力,如今已积累了许多历史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但令人担忧的是,在现今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本人结合近年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误区之一:双边活动中滥提问
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堂上的提问。然而,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理解为简单的问答式,不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闹,甚至有的外行人还大加赞许。
如有位老师在教完了“郑和下西洋”后,如此展开了他的提问:
师:郑和是不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出色的航海家?
生:是。
师:它是不是我国古代的探险家?
生:是。
师:我们为不为有这样伟大的历史人物感到自豪?
生:自豪。
事实上,这些是毫无价值的、学生无需动脑筋的问题。如果这样的低级问题频繁地出现在课堂上,结果只会造成学生中枢神经的疲劳,久而久之还会严重影响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
误区之二:教具展示取替教师讲授
历史课程的内容特点是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空间范围广──纵横几万里;内容繁多──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如果忽略了向学生提供生动的直观机会,教师只是以语言等抽象的方式进行教学,会使学生生厌,是不利于历史教学的。历史课程内容的特点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运用一定的直观手段,这不但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正确的表象,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成效。但如果使用不当,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一节公开课,教师对直观教具的准备可谓充分,有录音、录像、投影、模型、挂图和小黑板,可以说“武器齐备”。在40分钟里,他不停地出示教具,弄得手忙脚乱,学生不停地调动感官,搞得目不暇接。整节课看起来热闹,但是由于教具使用过多,教师精讲的时间被挤掉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被冲击了,结果使课堂教学华而不实。
误区之三:趣味教学中乱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知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是“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特别是初中历史教学,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如果再对历史课没有兴趣,教学中只是教师“剃头刀子一头热”,其课堂教学的状况和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许多教师认识到了激发兴趣的重要性,但没有掌握正确的激趣的方法,胡乱激趣。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大量补充课本外的内容,有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618jyw.com
的材料不符合史实,失去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有的和课堂教学内容相距甚远,和课堂教学目标相背离,喧宾夺主,冲淡了教学的主题。甚至有的材料低级趣味,有哗众取宠之嫌。
误区之四:创新教学中追求标新立异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毫无疑问,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一些教师对创新的理解和在教学中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他们过分追求标新立异,总想着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前人不曾有过的结论。而事实上你要推翻现有的结论,必须有足够的材料说明,否则很可能犯错误。如一位老师引导学生评价慈禧太后,学生根据自己在电视、小说中的所得,说慈禧太后和青年人很“玩得来”,说明她不是保守派;说慈禧太后并不想发动戊戌政变,只是因为荣禄告诉她有关谭嗣同秘访了袁世凯的事,就这一句话才使慈禧太后大肆杀戮。教师对学生的这番阐述中的创新成分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试问,这些结论正确吗?如果学生几番得到如此这般的肯定,他以后会怎样看待历史问题呢?
①汉江交汇处,京广铁路贯穿而过,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有“九省通衢”之称。
②武汉发展工业的条件优势:江汉平原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原料和广阔市场;附近丰富的矿产和水能充足的葛洲坝电站为工业提供了强大能源。
③武汉钢铁、机械制造、造船、纺织、化工、食品等工业发达,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和纺织工业中心。
④武汉市附近的矿产资源有:大冶、鄂城的铁矿,大冶、阳新的铜矿等。
⑤武汉地区的名胜古迹有武昌黄鹤楼、东湖风景区、汉阳归元寺、农动讲习所旧址、武汉长江大桥等。
政治知识:
①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辛亥革命。革命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革命的果实也因革命派的妥协而被袁世凯篡夺,但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开拓了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新道路,功不可没。
②用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来认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重大的革命实践活动,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激励着几代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而奋斗不息。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发扬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把这些精神化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祖国统一的巨大动力。
④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中国是革命的核心领导力量,只有中国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才能挽救中国革命。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同样需要的领导。
⑤从辛亥革命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国家政权是革命的根本问题,只有领导国家政权,建立相应的国家机器,本阶级的利益才能得到彻底保证。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