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新课改下上好信息技术课之“三步曲”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15102 浏览:608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是必须的,为此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让学生学习电脑知识,了解网路技术,接受新信息。在学生接触计算机知识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改 先学后教反思合作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改知识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我认为新课改下上好信息技术课大体要有以下三步:

一、前奏——尊重、赞赏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这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一会儿工具栏没有了,一会儿输入法打不开了,总之学生只要上机就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教师大声斥责学生,羞辱嘲笑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由刚开始的争先恐后跑向微机室,转变成一种心理负担而不愿上信息技术课,初始状态的也被随之消灭。所以教师上信息技术课时,一定要以平和的语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而不是高高在上,做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讥讽者。
教师还要学会赞赏学生,赞赏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
总之尊重和赞赏学生,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下必须具有的理念,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进行曲——任务驱动、先学后教

1、设置任务,明确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任务明确学而有趣。如在教PowerPoint时教师先出示自己用PowerPoint制作的一份黑板报,开始上课,就给学生展示本节课要用PowerPoint完成的效果,学生看了会很吃惊,激发学生的求知,接着讲述并演示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

2、任务驱动,达成训练。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给学生布置相应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收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处理内容,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溶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中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的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知识点。以下是我教学中的两个实例:
实例一:在讲WINDOWS中的“回收站”时,给学生的任务是:
⑴ 找两个没有用、可以删除的文件,删除它,然后观察文件原来所在的位置和“回收站”,看这两个文件被删除后到哪儿去了?
⑵ 对“回收站”中前面刚删除的两个文件,将其中的一个文件再在“回收站”进行删除操作,而另一个进行还原操作,然后再观察文件原来所在的位置和“回收站”,看看这两个文件有什么变化?
⑶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
⑷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总结发言,题目是:“回收站”的作用。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这十足的好奇心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探索,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实例二:在WINDOWS的画图软件教学中,我不是像以往那样先讲解“画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再让学生画副美丽的图画,而是在介绍一下“画图”的界面之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一个任务:
⑴ 在WINDOWS中打开“画图”软件。
⑵ 用鼠标指向工具栏中的各个工具,了解个工具的名称。
⑶ 打开“菜单栏”中的“帮助”,自学几种基本图形的画法及填充颜色的方法。
⑷ 用自学的画法及填充颜色的方法画出一副图画。
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同学们在生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积极地进行查阅、思考、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积极开展了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教师应适时的引导学生查阅、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和实践,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培养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618jyw.com
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而任务式教学,正是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学科特有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所学知识能够及时得到运用,并在应用中使知识得到印证、体会和巩固,同时又能使学生对没有理解的内容产生再认识的渴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任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到了应有的引导、帮助、释疑和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诸方面的素质。

3、先学后教,逐步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任务驱动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教学模式,一段时间后,教师上课不再提出教学任务,而是由学生先快速阅读教材,理清教材脉络,自己找出本节课任务,教师适当的加以补充,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找到的任务去完成学习,疑难点教师随时加以指导,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尾声——反思、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使教学高质高效的进行,并且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学会合作,不仅要和本学科教师加强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还要和其他教师加强合作,以达到深入了解学生的效果。学习新的教学技能,新的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是这样。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摧动下,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一定会蓬勃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奋斗!
参考文献:
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刘成新.立体化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6 (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