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难点如何突破“大气”中教学难点站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21572 浏览:95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运用分析法、图解法及要点与考点的链接等是解决“教”与“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大气》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去粗取精;基础知识;“纲”与“本”的自然衔接;“图解”知识
《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又由于编排在相对较难部分《行星地球》的后面,成为整个地理教材的两个“难”路虎。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从内心对这一门学科产生了恐惧。使得教学更加困难,有兴趣学习地理的学生和地理学得较好的学生极少。学生成绩普遍较差。
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个难点,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这样几点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去粗取精”——复杂问题简单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宏观把握教材的知识要点,用最简介的方式讲解。比如:在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和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这两节中,内容较多,难点也较多,知识模块相互渗透,关系很复杂。如果学生在初中的基础差的话,学习起来很困难。我将四部分内容归纳为四个字,即“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概括为一个“动”字。因为大气的冷热不均使得在赤道与两级之间空气的体积-密度-气压先后出现差异,于是空气就有了垂直运动。同一海拔高度有了气压差,空气就会有高压流向低压,这又同时出现了水平运动;地球的自转运动又使空气的流动出现了方向上偏转,自转偏向力是空气运动“偏”;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季节移动,而太阳的回归移动又是地球的公转引起的,所以有“地球公转”使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北半球亚欧大陆冬夏季季风环流的形成又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使得原本规整得到、与纬线平行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被切割。夏季亚欧大陆的副热带高压被亚洲低压切断,冬季亚欧大陆的副极地低压又被亚洲高压所切断,形成同纬度之间、同一个气压带内部气压的差,进而形成典型的季风环流。
同学们只先记住“动”、“偏”、“移”、“断”这四个字,对这部分知识内容就掌握一大半,而且容易记住,容易弄懂。

二、及时解决学生“拖欠”的基础知识

现在高中新生的初中地理基础非常薄弱,所以在高中教学中,要及时给学生补充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如不这样,教学无法进行。如在讲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这一部分是,要用到初中物理中关于“气压”的概念、原理等知识。但是在地里课中学生的确很难联系到物理知识。我的做法是分“三步走”一讲“空气的冷热使得空气的体积变化” ,二讲“空气体积的变化导致空气密度发生变化”,三讲“密度变化使得空气对地面的压力发生变化”。最后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同一海拔高度有了气压差,高压会向低压流动”。这样很简单地“补充”了学生的相关知识,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完成“纲”与“本”的自然衔接

即考纲与课本的自然衔接。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会学生会考试,考好试仍然是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每一节内容中都要注重梳理重要的知识点,链接高考考点,使之能一一对应。这样,就是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
《大气》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知识前后联系广泛。是自然地理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基础内容,对后面人文地理的教学有着重要作用。而且难点集中,考点也比较多,大多属于高频考点。既要让学生明白气候形成、发展的诸多因子及其相关性,还要让学生掌握分析成因、判断气候类型和特点的方法和技能。所以将知识点与考点结合起来教学有助于“教”与“学”,真正能突破这一部分的知识难点,打造高效课堂。如针对气候中类型、成因、分布、特点为高考热点的教学。我采取“定式分类识记目标”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将常见的十种类型的气候按上述目标熟记在心,以不变应万变。“地中海气候”考查的频率最高,我要求学生人人过关,务必牢记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分布和特点,并且要注意灵活应用。

四、“图解”知识框架、知识原理

高中地理要培养学生一定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高考也是要集中考查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理解题意、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大气》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研究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运动。学生理解起来肯定有些难度。如何使抽象的地理事物具体化?使用图解的方法最为常用而有效,将大气运动的规律、过程、原理等都用图解的方法描绘出来,使之形象、生动、具体。学生一目了然,特别便于他们记忆和理解。气候资料图的类型多样,利用得当可以成为教学的有力的手段。如在第一节中,我主要使用形成过程图,演示大气运动的过程;在第二节“气压带和方风带”中,我除大量使用过程图外,还广泛使用分布图、运动图和曲线(或折线图)等。在讲到“常见天气系统”时,则教会学生使用手势判别南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即左右手法则),使学生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很快就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教学效果很好。图解“大气”还可以使用数据图、柱状图、饼状图、玫瑰图等等很多图形进行教学。这样一是提起了同学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丰富了课堂,二是提升了课堂效率。班上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有了坚固的盾,自然会有锋利的矛”。大气飘忽不定,但它仍是有规律可循,教学虽然困难重重,但终究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平凡的教学实践,反复的失败,给了我更多解决问题的“矛”。
作者简介:
方冰,陕西省镇坪县中学高级地理教师,省级骨干教师。从事高中地理教育教学17年,长期担任高三地理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