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高效优化练习,走轻负高效之路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6138 浏览:204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到"轻负高效",那就需要我们转变传统观念,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地设计出有目的、有层次、有创新、少而精的练习。应避免搞机械重复,题海战术等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本文结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复习,提出了优化数学练习的尝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优化策略

一、 典型性达标练习,夯实数学"双基"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而必要的一定量的典型性达标练习,是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
如:一题多解的练习设计:"小明打一份1000字的稿件,前5分钟完成了40%,照这样的速度,完成这份稿件的打字任务还需要几分钟?(用多种方法解答)"
此题练习,有的学生会从工程问题的角度考虑;有的会根据"5分钟完成了40%"求出单位"1"的量考虑;有的会从正比例的角度考虑:因为工作效率一定,所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还有思维水平高一点的学生会从"倍比"的角度来考虑:40%比(1-40%)等于5分钟比"还需要多少时间";当然也有学生会用到列方程解决问题。
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他们的切入点也不同,有人做出2种方法,有人做出7种方法。通过一道题的练习,就涉及了工程问题、分数问题、解比例、倍比法、列方程等数学问题。量少,面广,效高。这样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广开思路,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避免"思维定势",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并在比较中得出最优方案。

二、对比性题组练习,建立数学模型

在小学数学体系中,有相当一部分知识点,是学生易错的,难以理解的。所以我常常把一些相反的,相似的,容易混淆的题,编成题组,进行"对比"练习。这样的形式,加大了教学的密度,降低了思维的难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以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为例,这部分内容是六年级,乃至整个小学数学的重难点。如:"求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的(多或少)几分之几"的练习题组:
①A是B的几分之几?B是A的几分之几?
②A比B多几分之几?B比A少几分之几?(A>B)
在第①组中,让学生明白,A是B的几分之几?就用A÷B,反之则B÷A。在掌握第①组基本题型的基础上,进行第②组对比练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说类似这样的话,如:"A比B多几分之几?"就可以说成"'A比B多的'是'B'的几分之几",转化成了第①组的类型,算式为:(A-B)÷B;"B比A少几分之几?"同样可以说成"'B比A少的'是'A'的几分之几",算式为:(A-B)÷A。
由于这样的对比性题组练习具有结构性,层次性,学生就容易寻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共通点,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建立数学模型。在以后的做题中就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三、整体性系统练习,梳理知识网络

由于六年级的特殊性,需要对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因此,变点状为块状,变凌乱为整体,力求将所学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整体练习,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综合练习"。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小学所学的所有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周长表示成红色,面积表示成),为了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再讨论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得出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用周长的定义来算,把平面图形一周的所有边的长度加起来即可。对于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因为它们比较特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殊,所以除了一般方法外,还有更为简便的方法,得出计算公式。当求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圆的周长是怎么得到的,即实验法证明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得出C=πd。关于平面图形的面积,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各个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从长方形是用"数单位面积"开始,从而有了长方形面积公式S=ab,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再到平行四边形如何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如何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圆如何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学生清楚的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后,就自然而然的突破了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中"除以2"和圆的面积公式中"r2"的这些难点,并形成了知识网络。

四、开放性创新练习,培养思维品质

六年级的数学练习,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开放性创新练习不仅能解放学生思维,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
如:复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后,可以设计开放性练习:"用一根长40米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学生会发现要求长方形的面积还缺少条件:长方形的长与宽,因此只能自己假设长是多少,然后确定宽是多少,得到了一个面积;不同的假设能得到不同的面积。通过比较,又会发现,当周长一定时,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和宽一样(也就是正方形)时,面积最大。教师还可以因势接着改编:"要是可以围成其它图形,还是不是正方形最大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样的开放性练习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学生容易下手,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提高,思维广度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练习作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巩固基础知识和优化学生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假如扭曲了练习的意义,盲目做题,将导致数学变得无味甚至可憎。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练习观念,在"轻负高效"理念的敦促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设计出精练高效、生动有味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少一点身陷题海的疲惫,多一点活跃思维的快乐!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奠宙等编著《数学教育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