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创设轻松环境,让学生主动进展学术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9641 浏览:355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应该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创造一定的情景,让儿童自己主动、自发地学习。认识的发生与主动性有关。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是数学教师需要努力研究的问题。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启迪和个性的塑造过程。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创设轻松环境,让学生自主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面以"比例尺"一节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创设轻松环境,让学生尝试发现知识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是他们产生兴趣,、产生动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要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成为发现者、成功者。我在设计"比例尺"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做复习题--化简比,出示几道后项是前项倍数的比,如:10:100、5:20004:1008:1000......,做完后让大家观察,这些化简后的比有什么共同点?大部分学生一下就看出来了,个别学困生也看出来了,但不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显得被动、焦虑。此时进行分组讨论,会给他们创造轻松环境,因为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要比师生之间的沟通来得自然。这样学生能在讨论与交流中受到感染与鼓舞。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点拨,引导、归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这种前项是"1"的整数比。例如"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学生观察后,发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必须先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后再化简。化简后的比不带计量单位。紧接着我出示一幅零件图,要求算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化简后同学们发现,这个比的后项是"1",这种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比例尺。从而归纳出比例尺的特点:一是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为1,这是为了计算方便。二是比例尺不带单位名称。

二、开辟思维空间,让学生探索形成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小学阶段,我们不应该给孩子抽象的教学原理和知识,而应该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为他们开辟思维的空间与探索、创新的天地,让他们参与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当中,主动学习知识。
在掌握了比例尺的意义之后,我让学生把长100米,宽60米的学校操场画在本子上,学生不能按照原来的大小画,只能想办法缩小,当他们把画好的图呈现给大家时,教室里轰动了,议论纷纷,认为同一道题,不可以出现不同的结果,我用一句时尚台词说:"这个可以有",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大家都认为自己的对,于是我拿出一大一小两幅图,让同学们分辨,哪幅图错了,谁也说不出错在哪里,我让两名同学说说自己的画图思路,一个说:我用1厘米代表10米,长画了10厘米,宽画了6厘米;另一个说,我用1厘米代表20米,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3厘米。然后让大家求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化简后发现,他们俩采用了不同的比例,所以图形大小不一,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这一认知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得到的,这样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比知道比例尺意义本身更有价值。
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了几个关系式。并启发他们自己提问题,想想这些问题自己能不能解答?在解答时,应该注意什么?同学之间交换问题,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进行分层评价,对只要能提出一个问题的学生,就给以肯定,对能说出解答思路的同学,另加鼓励。这种激励机制,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就连那些学困生也变得积极主动了。这种成功带给他们的喜悦不亚于奥运会上运动员拿到冠军的心情。

三、创设竞赛情境,让学生联想应用知识

当今的时代,要求学生要有竞争意识、竞争能力,要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精神。对不同程度的同学,教师创设了不同的竞赛环境和条件。因此,练习的设计力争体现层次性,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原有基础上真正得到锻炼。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是基本性练习题,让学生体会"比例尺"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层是综合性练习题,主要检验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第三层是应用性练习,让学生带上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实际看看,然后让他们观察图上的比例尺,并拿出尺子量出自己家乡到首都北京的图上距离,到省城兰州的源于: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图上距离,再算出实际距离,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美好愿望,量出并算出自己想要去的城市与家乡的距离。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四、运用多种评价,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每当小学生做完一道题、回答出一个问题,最希望是老师和周围的同学对其肯定的赞赏,教师应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给以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教师的评价,往往会给学生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评价语言的巧妙应用,会让孩子产生自信,增加勇气,稍有不慎,可能会关闭孩子心智的窗户。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来保护童心、呵护童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是每个学生的权力,因此,在评价中,我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会做十道题是成功,会做一道题也是成功。因为我们是基础教育,应该让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成功带给他们的自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