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审视审视课堂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1-26 点赞:12742 浏览:564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精彩的预设也难免有疏漏。自以为圆满的预设,却常常遭遇令人意想不到的尴尬,看似一帆风顺的教学过程,却常常会产生相反的结果,甚至错误的结论。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有效的教学,应着眼于对教学的具体施教过程的审视与反思,从生成中的思维受阻处反观预设,从生成的结果反观教学过程,关注细节,洞幽烛微,窥斑见豹,一叶知秋。
【案例】直线、射线和线段(一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
(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什么是射线、什么是直线!
生:我知道了直线和射线都是线段“生”出来的。
生:……
【反思】数学意义上的“直线”是初等几何的一个原始概念,它是从现实原型中直接抽象出来的不定义的概念。它和射线都具有“无限延伸性”,它们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具有从属关系,因此不存在“谁生谁”。过程源于结果,学生之所以产生“直线和射线都是线段生出来的”的片面认识,源于前面的认识射线、直线的教学过程的不当。(片段如下)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
生:线段。
师:(画出线段)线段有什么特征?
生:两边有开头和结尾。
生:有两个端点。
师:有两个端点同意吗?
师:老师与你们画线段时都使用了什么工具?
生:直尺。
师:对,是笔直的尺。
师:假如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这个图形叫……
生:射线。
师:刚才老师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延长、延长,可以一直这样下去,所以,射线的长度是……
生:无限长。
师:可以用尺去量吗?把你画的线段左无限延长,成为一条射线。
……
师:如果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会得到什么图形呢?
生:直线。
师:直线的长度是有限长还是无限长?
生:无限长,刚才说是把两端无限延长。
以上的过程可以看出:教者的教学虽然沿用了教材的编排程序,但对教材缺乏深刻的理解与把握。“无限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不到这样的实例,于是,这种“无限延伸性”只能由教师告诉学生,结果,学生往往将信将疑。教材在编排时,从线段出发,让学生将画出的线段向一方无限延长,再延长……告诉学生得到的图形叫射线,线段的两端向两方无限延长得到的图形叫直线。其目的是通过画图操作与想象,理解射线与直线的无限延伸性,从而进行理想化的抽象,认识无限的图形。这样的编排容易给学生造成认识上的假象:因为射线、直线是由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所以射线、直线是由线段“产生”的,它们之间存在因果乃至隶属关系。所以教者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考虑学生认识上的不足,教法不能机械地照搬教材。如可以这样教学“射线”:
教师演示:将红外线手电筒的光线射到教室的墙壁上。
提问:墙壁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可以看成什么?(线段)为什么?(灯泡与墙上的光点可以看成线段的两个端点,两个端点间的光线可以看成是线段)
谈话:线段有什么特点?你能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吗?
演示: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天空。
提问:现在我们把光线射向天空,你还能找到另一个端点吗?(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述光线的特点,如:没有尽头、无限长等)
谈话:像这样的线,我们把它看做射线。(板书:射线)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短片。(播放短片:一组大型彩灯射向天空的夜景)
谈话:绚丽的灯光把城市的夜空装扮得格外漂亮,你能画出一条射线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再想一想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画射线,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把你画的射线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源于:论文封面www.618jyw.com
画的。
学生互相评价,并归纳射线的特点。(板书:一个端点,无限长)
比较:同样是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为什么射向墙壁就是线段,而射向天空就成了射线呢?
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红外线手电筒,引导学生观察当灯光照在墙壁上时,光线是一条“有限长的”线段;当光线投射到更远的窗外、天空时,就成了一条““没有尽头——无限长的”射线,从而感受“无限”的含义。同时让学生在画射线的活动中,建立正确的射线的表象,最后的比较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了线段与射线的关系:线段与射线是两种数学意义上的线,是线段还是射线取决于是否一端“无限延伸”。射线的无限延伸的一端受阻,同样可得到一条线段。
课堂中,学生的一个回答、一个动作、一次交流、一个错误的答案,都是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抓住这些细小生成的环节来反思教学的实施过程,以小见大,这是教者自我反思的有效策略之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