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16412 浏览:711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历史学科普遍不受重视的情况下,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增强历史源于:期刊论文www.618jyw.com
教学的趣味性将有助于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兴趣;形象思维;想象力
1671-1270(2012)02-0112-02
走上老师这个工作岗位已经快七年了,在这七年的时间里,有过辛酸,有过快乐,它让我更加理解了老师的责任和伟大。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面临的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很多方面的细节。比如管理全班的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这其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非常重要。因为初中生热情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爱表现,这些特征决定了老师教学一定要有艺术性,要能吸引他们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从实践中得出了几点体会,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仅供参考。

一、设计精彩的导语

一堂课的开始就是导入新课,导语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的作用。讲课前一段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老师可以因材施教地设计导语。如讲一个小故事、猜谜语、做一个小游戏、唱几句歌等等。在讲初一历史上册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时,我就先给学生讲了陈胜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当然没有告诉学生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讲完之后,让学生猜一下故事讲的是谁。学生根据故事里面的一些信息,踊跃地猜测,最后猜出了是陈胜。我顺势引导:陈胜从小就很有志气,长大之后,为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从而引入新课。又如在讲到《东汉的科学技术》时,里面要讲到祖冲之这个人物。于是讲课前,我就给学生出了一条谜语:爷爷打先锋(打中国东汉时的一位科学家)。学生很快猜出是祖冲之,我再趁势引入新课。谜语不但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而且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又如在讲《文字的演变》这一课时,我事先在几张方纸上分别写了一句话。上课时,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第一个同学先看纸上的话,然后让他们一起把这句话用嘴巴传送给后排的同学,这样依次往后传,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当传到最后一位同学时,这句话已经发生了改变。我再引导:信息通过口耳相传,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最后难免会变味,用文字来记载信息,可以经久不衰,永远流传。

二、插入故事教学

初中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开始集中了注意力,但上课途中容易走神、讲话。如果在中途看到课堂气氛沉闷或学生开始讲话时,可以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把学生引到听课上面来。①如我在讲东汉的刘秀采取措施巩固政权时,讲了一个关于严子陵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刘秀重视人才、善待人才。老师以诙谐的语言讲述故事,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讲到学生较熟悉的课题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上台讲故事。如在讲《三国鼎立》时,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较熟悉。因为有些学生通过看名著《三国演义》,有些看电视剧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所以上这节课时,我就不多讲,主要让学生讲,他们非常活跃,讲了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讲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有些学生看的历史书籍还真不少,他们讲得绘声绘色、形象生动。我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同时促进他们更广泛地阅读历史书籍。

三、表演历史短剧

初一历史新教材中每册有三课都是探究活动课,它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材料及其它学科的知识,来编排一些历史短剧,让学生分别饰演历史中的人物。这样既让学生亲身体会当年的历史,对历史不再陌生,而且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如上《文成公主入藏》这一探究活动课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了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唐太宗、禄东赞、等角色,重视了当年文成公主入藏的经历以及文成公主与公松赞干布对汉藏经济作出贡献的历史。学生兴趣很浓,纷纷要求扮演角色。这一历史短剧表演之后,同学们对这一段历史印象非常深刻。又如《宋代的经济》这课比较枯燥,知识又很散乱,我事先就让两位同学去排演了一段情景剧,一个扮演小贩,一个扮演顾客,他们在宋代城里进行商品贸易的一段短剧。上课讲到宋代的手工业时,我就让那两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完之后,我就顺势提问:同学们从刚才的短剧中看出他们所处的是什么朝代?体现了宋代经济中的哪些产业?同学们认真地观看了短剧,顺利地给出了答案,我想这比单纯地让学生在书上勾画要好得多,学生兴趣也更浓。

四、运动多媒体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运用投影、录音、电影录像等多媒体手段,由无声变有声,由无色变有色,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思维会产生很好的作用。如在讲到《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课时,我播放影视作品《英雄郑成功》的片段,再现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场面,让其声色交融,变静为动。郑成功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对荷兰殖民行为的愤慨,认识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如在讲《青铜工艺的铸造技术》这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不同类型的青铜图片,特别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让学生看着图片对它们进行分类,既达到了欣赏艺术品的目的,又学会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五、有趣的设问

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努力地把一些较为枯燥的文字变成有趣的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②老师在设计开放性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开放性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是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第二,开放题应使学生能获得不同水平层次的解答,学生所作的解答彼此可以互不相同。如在讲到项羽攻打秦朝军队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项羽的话,面对强大的秦军,你应该怎样激励你的士兵呢?让学生成为一个历史人物,体会当时的情景。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一些鼓舞士兵的话语,有的说用物质奖励,有的说赏官封田。虽然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他们都勇于思考,敢想敢说。又如在讲到商鞅变法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商鞅要求变法,受到当时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如果你是商鞅,应该怎样去说服那些旧贵族呢?学生们各有各人的想法,有的观点还很有创意。这样既打开了他们的思维,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解决了历史问题。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某一学科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用心把这一科学好,并且会自愿主动去钻研、探究,这样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会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也会相应地提高。
【参考文献】
关文信、于小波、苗青,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3.
胡东芳,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3.182。

【作者简介】严晓莉,女, 籍贯:四川遂宁,工作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内江六中,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