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数学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21234 浏览:953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交流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时空里,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以师生间的语言交流为主。传统的课堂交流以提问为主,而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展有效的课堂交流是落实这一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文化知识的交流过程、思维方法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精神交流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
赞可夫曾说:“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身上产生的那种高涨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教师要得到学生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结底取决于他自己的活动和他对学生的态度。”要想在课堂上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我们就要努力做到: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交流;开展有效交流,让学生善于交流;教给学生正确的交流方法,使交流有效展开,充分发挥交流的教育功能。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其大胆发言,更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并能思考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关注情感,注重激励,让学生乐于交流。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开展课前自主预习,广泛收集信息

学生对教材内容了解多少是课堂交流的基础和关键,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我们要以文本对话为主,引导学生与教材进行心灵交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自学提纲,精选思考题等教学方法把学生置身于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索情境中,把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内容和关键知识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认真阅读教材、适当查阅资料、主动动手实践,深入思考、积极探究,主动与教材进行心灵交流,对新知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为课堂互动交流提供思维基础。
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机械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变为学生自主预习新知,通过编印学案,设计自学提纲,精选思考题等方法,参与资料、网络,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认真阅读教材、适当查阅资料、主动动手实践,深入思考、积极探究,主动与教材进行心灵交流,对新知识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为课堂互动交流提供思维基础。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课前学习的:
1.在书中43页3幅图中描出一个平行四边形,除了这些请你从生活中找出2个平行四边形的例子。

2.参照45页第6题做一个平行四边形,把119页中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带到学校来。

3.用你自己方法做一个平行四边形

4.你发现平行四边形4条边有什么特点?如果把它们可分成两组,你怎么分?

5.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它的边吗?你会画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吗?

[底]

6.请你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新知

有研究表明,采用合作交流方式进行学习的小学生比采用听课方式进行学习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新课程理念提倡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重视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空间与机会,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多角度对问题进行质疑。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一课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索的:

1.交流预习情况,提取已有信息。

(1)同学们昨天的预习初步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它是什么?
(2)请先把你们剪出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和用吸管做出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拿出来。
(3)你还做出了怎样的平行四边形?给大家看看,你是怎么做出来的?请你到黑板上画一个出来。
(4)这些都是平行四边形,除了书中这三幅图中有平行四边形?你还从哪些看到过这样的图形?

2.观察对比不同方法得出的平行四边形,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1)猜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验证:自己想办法来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是否正确。
(3)交流: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这样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回顾已有情境,联系相关素材,建立丰富表象;在交流同构建知识,增加探索能力。
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源于:标准论文www.618jyw.com
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新知,把自己对新知的理解、认识和感悟,通过交流呈现给别人,并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将全班出现的各种观点进行对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教学“口算除法42÷3”时,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1.先请3名同学做同样多口算题比赛。

2.师根据比赛情况总结激励:他们三人算得一样快一样好,老师这里有42支铅笔(10支一捆共4捆,外加2支),想作为奖品平均分给这三人,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3.怎样计算42÷3呢?先请一个同学来把这42支铅笔分给这3名同学,请你仔细观察,看看你能从分的过程中说出怎么算吗?

4.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结合先分多少支?又分多少支?说说计算方法。

课堂上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有了初步认识,形成基本结论后,再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课堂交流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首先是小组成员在组内进行汇报交流。将班级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合作小组,让每个学习合作小组内的成员都把自己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感知领悟以及自己的疑问在组内进行交流,争取别人认同自己的正确观点,同时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他人的帮助,互相补充,相互启迪,共同研究,合作探讨,形成小组的共同研究成果。
其次是小组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在每个小组初步达成统一的认识后,进行全班性的交流。每组选派代表介绍本组探索过程、方法和成果,全班同学认真听每一组同学的发言。在各组充分发表各自意见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每组的成果进行评判,对不全面的进行补充,对有欠缺的进行修正,对出现不同意见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他们立体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趋同意见,形成科学规范的认识体系。这种交流可以是某一组同学发表演说,另外同学认真听;也可以是进行正反两方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学生在交流辩论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不仅可以自觉形成知识结构,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处理信息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
最后是教师向学生进行陈述流。在班级学生进行交流时,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教师一般可作为听众,要认真听取所有同学的发言,且不急于评价学生的正误和优劣。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自由表达各自的观点。但是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正确引导是教师的职责,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无目的地放任学生,将课堂变成一盘散沙,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知识。在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各自的观点后,向学生进行陈述性的讲解,让学生听教师的介绍,肯定自己认识中正确的成分,改进和优化不足,纠正认识误区,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教师在进行陈述性的发言时,要注意讲话的方法和艺术。改变以往的课堂总结方法,而以介绍自己在参与学生交流过程的学习体会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而当学生听到教师都能从我们的活动中学到知识,他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索活动中就会更加努力地进行创新性学习,他们会努力用不同的方法探索与众不同的学习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交流自己在探索新知过程中对新知的理解、认识和感悟,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将自己的观点呈现给别人,同时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将全班出现的各种观点进行对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在组织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交流时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让学生体验探索历程的曲折和艰辛,体会自己的观点被他人接受利用的自豪感,体会探索成功后的快乐,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体验探索的曲折与艰辛,增强奋发向上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实施开放教学,拓展教学时间,加强课堂交流。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