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信息技术灵活预设促信息技术课动态生成

更新时间:2024-01-09 点赞:9457 浏览:347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预设”代表着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和知识概念的梳理,“生成”代表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反馈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两者都是基于课堂师生关系的一种新的体现形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只有坚持“预设”和“生成”的理念,并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
● 预设是生成的前奏

1.钻研教材,预设课堂脉搏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教师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执教者,更是教材内容的探究者。灵活有序地整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为学生创造出灵活的生成空间。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预设,同时结合课程的重难点,分析课堂教学预留的空间和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为课堂创设出自由跳动的脉搏。例如,我在教授《动画补间》时,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帧的概念,并能做简单的绘制动画;接着再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动画补间,并能制作补间动画;最后将知识进行扩展,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着自己制作新作品。预设是为了生成,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有问题产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灵活应对,确立学生新的发展目标。

2.联系生活,预设课堂情境

预设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从而促使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合理发展。课堂教学中预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就会事半功倍。例如,我在教授《制作正文》时,以设计校艺术节报刊作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融课堂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积极性。负责采访艺术节的学生着力于文章的构思和成文,负责美术设计的学生对文章的背景和图片进行美化操作,负责文字编辑的学生对文章做最后的段落修饰。三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最后各小组共同讨论研究,总结出完成正文需要实行的步骤。预设生活情境,联系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提升自己,预设课堂内涵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交流和碰撞思想火花的乐园。特级教师赵谦翔说,“如今,要使学生获得‘无穷水’,就必须教给他们发现和开启‘源头活水’的眼光和能力,这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就是说,没有阅读习惯、思考习惯的教师,不能教会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教师,必然遭到新课标、新课程的淘汰。”因此,教师的知识内涵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学习能力的开发。时刻学习新的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式能促使教师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从新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捕捉课堂的不足和亮点,更能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寄情于课堂,乐学、勤学。

4.关注学生,预设课堂活力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正关注人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并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关注学生是课堂正常开展和进行的基础。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经历是教师预设的起点。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必然影响到课堂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的进程。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多了解学生,预测学生对于问题的反应能力和解决能力,才能科学有效地面对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各种情况和不可预设的生成问题。
只有教师灵活有效地进行预设,才能恰当地应对教学的动态性,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
● 生成是预设的升华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育对象差异明显,再完美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动态生成”。教师如果能运用敏锐的目光和智慧的头脑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动态的生成性资源,会让课堂教学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1.适时调整,触点生成

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首先面对的是课堂的多变性,驾驭课堂的能力是每位教师必备的能力,这是教师在面对课堂变化时及时重组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预设面对的是静态的课堂,在动态的课堂上,教师要适时调整以适合课堂的需求。例如,我在教授《动画补间》时,要求学生制作“天上掉下一颗星星”的动画,但在巡视时发现有位学生在尝试着让多颗星星从天上落下,可总是无法出现预期的效果。这时的教学内容没办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我请该学生上台展示其作品,表扬他的想法,并请其他学生帮忙想办法。学生顿时积极地讨论,“画多了”,“太近了”,“移动的方法不对”……课堂气氛比刚开始活跃了很多。由于学生存在着对新知识的渴求,教师恰当地调整了课程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地应对学生的需求,触到学生的最近发展点,容易生成新的知识点。

2.捕捉“错误”,灵活生成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但错误应用的得当,也会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例如,我在教授《动画补间》时,让一个学生通过大屏幕演示,该学生制作星空背景时用的不是“属性设置”,而是直接在画板上绘制矩形,随后继续绘制星星,但星星的绘制却未能成功,引发了众多学生的不解,于是我就询问学生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星星绘制得不正确,有的学生明确指出应该在背景属性里设置颜色。一时间,大家众说纷纭,我借机引导学生分开两个图层来操作就容易多了,背景和星星两个对象可以互不干扰。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常常会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把课堂教学拉到自己设定的轨道上来。学生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错误产生,作为教师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挖掘并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用错误“激活”课堂,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3.融景想象,创造生成

课堂之所以充满生命活力,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学生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常常会脱离教师的课堂预设,如果教师换个方式来面对学生的想象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我在教授《修饰Word》时,提供给学生含有“我的地盘,我做主”字样的图片,让学生把图片作为背景插入到Word文章中,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一学生通过图片工具栏把文字剪裁了下来,作为新的图片文字,然后把源于:论文要求www.618jyw.com
没有文字的图片作为背景。我发觉该学生的方法比让含有文字的图片直接作为背景效果更有特色,于是我让其上台演示,其他学生惊叹同样的图片怎么能在他的手中有这么大的变化。我问学生:“想不想自己也能让图片做个神奇的变身呢?”学生异口同声说“想”。于是,我开始讲解图片工具栏上面的剪裁功能,学生利用这个功能对图片做出了不同的剪裁,以修饰文章。图片的修饰功能得到了最大的挖掘。课程结束后学生们还在热切讨论这节课的内容。
“生成”是指向“动态”的发展,“预设”是指向“静态”的准备。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从静态灌输知识到精心预设实现灵活生成的课堂,这既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也是实现信息技术课生成活力的保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