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朗读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31519 浏览:1452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的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朗读,朗读是字音清楚,声音响亮地读。它是将书面语言再现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共同要求。《新课标》中也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
读无定法,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体,不同方式进行朗读指导。教学中做好朗读指导对理解文本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强调了学生“读”的功效。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古人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但这并非是要彻底地“返朴归真”,回到那种私塾式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从语言文字入手,以“读”为中心,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认真读书,启发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达到感情的升华。以下是我在不同文体教学中在朗读指导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古诗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笔者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中主要利用引导学生吟诵来传情达意的。首先使学生充分理解写作背景,有感情的把握朗读技巧。
片段示例:

1、首联“泪”字中饱含哪些情感?(延伸材料采用教师诵读学生感受的方法 )

(1)“……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欲嗔。小儿强解事,故所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 ”——选自杜甫《彭衙行》
译文: 逃难途中,小女儿饿得禁不住咬我,哭闹声又害怕被虎狼听见。在怀中紧搂着捂住她嘴巴,她反而挣扎着哭叫声更尖。身边稍大些的小儿,非要摘苦李子当餐饭。一路上十几天多半有雷雨,泥泞中全家人只好相互扶搀着。
收复蓟北的消息对于杜甫来说意味着结束了——忍饥挨饿提心吊胆凄风苦雨的生活。
(2)“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选自杜甫《兵车行》
译文: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爷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横跨渭水的咸阳桥。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云霄。
收复蓟北的消息对于逃难的黎民意味着告别了——妻离子散生离死别
收复蓟北的消息对于国家意味着——山河不在破碎,生灵远离涂炭
(3)这是国破家亡的泪,是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思乡的泪,是喜极而泣的泪,是激动兴奋的泪……
哪一个字重读才能表达这一复杂的情感?
(4)感情诵读:起伏(低起快读----高扬慢读,低颔慢吟)学生试读
2、颔联抓住哪些人哪些变化来体现捷报导致的巨大情感波动?(对比着写出神态动作的变化)(轻柔欢快-----舒展开放)侧重生活情趣
3、颈联诗人如何庆祝?(放歌纵酒、作伴还乡的憧憬)(奔放) 《读杜心解》中评价“生平第一快诗”。
4、尾联中四个遥远的地点诗人却如信手拈来这样的想象表达诗人什么心情?(归心似箭)用愈来愈快读语速来读更形象,感受更深刻。

5、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这样学生对诗文的理解之然水到渠成。

二、散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以朱自清的《春》为例,笔者采用的方法是把握文章内容同时进行朗读指导:
朱自清先生在著名的散文《春》中描写春天,赞美春天, 从而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笔调细腻流畅,全文的基调是热情,愉快的。我们应该用明朗,甜美的声音去读。在文章中虽然有山有水,有花有鸟,还有人,但是这些都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我们在朗读这篇散文时,完全可以用作者的感受为线索,但也要读出自己的风采。
朗诵时,一开始是一种殷切期盼的情感, “盼望着,盼望着”,两个动词的叠用,却显出作者期盼春天的急切心情。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这两个小短句的层次,中间不停顿,前一个“盼望着”要注意气提声低,后一个“盼望着”要比前一个读得更饱满、更急切。两个“盼望着”之间呈递进关系,要用渐强的语气、渐快的语速。要气满声扬,有跳跃感。在朗涌"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时,要把三个层次读出来,把春天越来越近,人们越来越欣喜的心情读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出来。
中间的部分是从各个方面描写春天,也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减低速度,降低音量的方法把描写和抒情区别开来。
最后的三小节,用娃娃,姑娘,青年来比喻春天,体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希望,情绪也随之转向高昂。音量,语速也应随之步步提高。
这样,学生在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后自然做到声情并茂的朗读。

三、指导现代诗歌朗读

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下面用《中华少年》举例:
第一段中:壮丽河山要读出自豪,少年形象要读出飒爽的英姿,四句也要读出起伏变化
(从高原走来要读得有气概,因为是“巍峨峻拔的高原”;从宝岛走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雏鹰”要读出坚定,“山丹丹”要读出热烈。)
第六段中: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这是有气势的一组排比句,要一气呵成,而且,要把音韵读的朗朗上口。
在新视听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朗读教学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就能快速唤起学生的情感,为他的个性化的朗读增加色彩。活泼多样的朗读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现欲。在推进新课程的大好时光中,让我们一起努力,还阅读课以美丽,动人的容颜,给语文课优美动听的天籁之音,让汉语丰厚优美的语言之花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在学生的心田上绚烂开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