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被动如何让学生语文学习由被动为主动站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6938 浏览:220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只是被动地听、机械地记。尽管教师讲得声嘶力竭、口干舌燥,但课堂气氛还是活跃不起来,缺乏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教师应想方设法由原来机械被动地学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真正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推广开来。围绕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口头表达的环境。

我们这里的学生,由于语音不规范,再加上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平时少言寡语,普通话难以推广。兼于这种情况,我身体力行,用普通话讲课,用普通话跟学生谈心。学生课上课后回答问题,互相谈话,用语一定要力求标准。我还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每节语文课5分钟的口语训练项目,由学生轮流登台演讲,每次二至三名学生,内容不限;或自我介绍,畅谈远大理想;或背诵一段诗,读一段课文;或背名人名言,讲名人轶事;或讲一段小故事。要求演讲者大胆、大声、大方;听演讲者要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又锻炼了听演讲的同学听、记、写、思等各种能力。每次演摘自: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讲完后,我都给予一定的评价,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鼓励每一个学生抓住机会,展示自我。一学期下来,缩短了学生们口头表达能力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培养了良好的说话习惯。

二、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

语文课要“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读促悟”,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读、读好,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不读熟不开讲。要让学生根据读的内容,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形象,以至领会课文。如我在讲《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首诗时,就采用了“一听四读法”。“一听”就是听录音,让学生对照课文体会诗中亿万人民沉痛悼念、寻找呼唤周总理的感情;“一读”,就是跟录音小声读,读出韵味和节奏,掌握整首诗的气伏波澜,抑扬顿挫;“二读”,理解诗中描绘的总理光辉高大的形象;“三读”,读后品味诗情;“四读”,总体理解与领会这首诗的层次、构思以及写作特色。可以说“读”贯穿于整节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

三、创设意境,变“苦学”为“乐学”。

活动意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关于实际的真实感受,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如,我在上《孔乙已》这一课时就做了这样一个大胆的尝试:当讲到“孔乙已第一次到酒店喝酒,所有喝酒的人都朝着他笑”时,我就停住了话语,先让大家仔细读这一节,用笔划出孔乙已掏钱买酒喝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语句,仔细揣摩孔乙已这个人物形象,体会酒客们笑的意味。只见大家读了一会儿课文,略微沉思了一下,同桌一交换意见,马上就举起了手。然后,我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以话剧的形式表演一下当时的情境。在交待了表演要领之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九枚硬币(当作九枚大钱)交给刚才举手的一个学生,让他充当孔乙己,几个学生扮演喝酒的人,变课堂为酒店,变课桌为柜台,示范一下当时的情景。这时候台下的学生们个个聚精会神地关注“孔乙己”,特别是“排”钱的动作,只见这个学生把这九枚大钱分两次掏出来。正在这时,一个学生马上提出了异议:应该一枚一枚地掏钱,这样才能更显示出孔乙己的生活拮据,更能显示出他的穷酸相。我又叫这个学生上台表演,真可谓是模仿逼真、惟妙惟肖。我示意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后,又不失时机地放了这一段的投影片。大家马上就说出了孔乙己迂腐麻木、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我再稍加引导,酒客们穷酸无聊,以恣意嘲笑别人来达到取乐目的的可悲境况。随着同学们的积极发言,答案一一得到证实。这样,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效果明显。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忙”起来,有事干,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在课堂上放任自流、不加约束。古代文学家韩愈说得多好:“师者,传导、授业、解惑矣。”那么,我们做教师的怎样才能驾驭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得兴味盎然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精读教材,认真备课,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精心指导学生学习,解决疑难,了解学情,及时补差补漏,搞好课堂教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