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浅析我国产业安全面对挑战与对策研究生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6993 浏览:225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条件下, 产业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民族国家面临的共同问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 我国面临的产业安全形势已经日益严峻。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 我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 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利避害, 增强竞争能力, 就必须重视产业安全问题。充分认识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新挑战,要从战略高度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
关键词:产业安全;挑战;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条件下, 产业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民族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所谓产业安全是指在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的条件下, 国家的重要产业能够保持相对优势, 在资本、技术和市场等领域, 不受跨国资本的左右, 从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 我国面临的产业安全形势已经日益严峻。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 我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 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利避害, 增强竞争能力, 就必须重视产业安全问题。充分认识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新挑战,要从战略高度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

一、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挑战

1.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是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们通过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但是,由于重引进、轻消化,重引进硬件、轻引进软件,以至造成引进再引进,长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字,2005年,美国申请国际专利45111宗,日本25145宗,德国15870宗,韩国4747宗,中国仅2425宗,在世界排名第十,这与我国经济总量和出口规模在全球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研发效率不高。去年,我国大中型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不到1/4,设立研发机构的不到40%,拥有发明专利的不到1/10,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76%。根据国际惯例,企业研发投入应当占销售收入的5%,低于3%就将被市场淘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过低,是制约企业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力的首要因素,也是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
同时,对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较弱。多年来,我国引进技术的投入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的比重只有1∶0.07,而日本和韩国的这一比例高达1∶8左右。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通过引进国外生产线发展起许多产业,但这些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别国手中。例如,目前我国医药95%、芯片80%以上、数控机床和纺织机械70以上、汽车90%以上的专利都是外国的。
对于我国来说,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技术、管理、市场制度、人才和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权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处于劣势。目前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率才达到4%左右,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占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研发投入仅占GDP的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国的市场化率为70%左右,离发达国家的85%还有比较大的距离;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还是一种粗放型增长方式,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是我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

2、外资并购将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

近年来,外资在华并购速度不断加快,并购规模不断加大,并且大都提出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率必须超过15%等苛刻条件,出现整体并购、联合行动、全行业通吃等新动向,外资并购引致的产业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外资并购不仅会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也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家的经济控制力受到挑战。外资并购的底线在于控制权的争夺,企业控股权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控股权不等于控制权。由于跨国公司在技术等其他方面的优势,并且投资具有上下游一体性、规模性、集中性等特点,企业的真正控制权往往在外商手中。外资过度并购将大大损害我国产业安全,减弱国家竞争力。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如果大多数企业的控制权掌握在外资手中,则我们不仅丧失了话语权,而且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能力也将会大大削弱。
二是削弱企业的技术研发和竞争能力。目前,中国许多产业的产品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新经济技术标准和关键零部件,如电视机、洗衣机、空调、汽车等产业。许多跨国公司正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抢夺本土科研力量,从事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由于被并购企业的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缺失,导致其产业发展依赖于发达国家,核心硬件、系统软件大量依赖进口,从而不由自主地被发达国家用技术牵着走,永远走重复购买别人技术的老路。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中国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几乎被外资控制,装备制造、微电子、轿车、石化等对国民经济具有较高关联性、带动性的行业,被国外供应商或技术持有者控制,对我国整个产业体系的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
三是容易造成跨国公司的垄断和限制性竞争。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工业总产值占行业产值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其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已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除了通过并购同行业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内企业,使市场竞争格局发生质变以外,这种直接并购我国实力企业的方式,避免了与中国实力企业的竞争。如柯达公司并购(除乐凯之外)所有国内洗印材料和照相器材厂家,形成市场优势地位。
四是对国内企业长远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不利影响。外方控股强化了国内产业畸形发展。由于外方控股是为消灭竞争对手而来,一旦他们占据控股地位,就会以技术、资金、规模、品牌等优势,排挤国内同类企业,抢占我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进而占据垄断地位。外资企业往往会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在中国整合市场和资源,从根本上消灭其竞争对手。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手机、电脑、IA服务器、网络设备、计算机处理器等市场占有绝对垄断地位。五是导致大批民族品牌流失。国内品牌不仅是无形资产,也是民族企业的灵魂,没有了品牌就失去与外国企业竞争的基础。外资在并购我国企业后,把内资企业的品牌束之高阁,腾出来的市场空间迅速被外资品牌占据,使我国企业知识产权遭到践踏。在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徐工机械、厦工机械、大连电机、西北轴承、无锡威孚、锦西化机、杭州齿轮等外资并购案中,中方痛失品牌、市场和产业平台的残酷现实一再重演。同时,在洗涤用品、移动通讯、饮料等行业更为突出。如洗衣粉“碧浪”、“汰渍”品牌就是外资控股并购国内“白猫”、“高富力”厂家后推出的新品牌;“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新”等外资品牌占有四分之三以上的移动通讯市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及其系列产品也已经占据了国内大部分饮料市场。随着国外著名品牌的大量进入,外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我国市场,而且还给我国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及其产业的安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贸易摩擦对产业安全的威胁加剧。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贸易增长大大超过国际各方预期,引起了新的贸易不平衡和有关国家的恐慌。美国、欧盟等发达成员由于其自身经济和政治利益,对我出口产品乃至国内经贸、产业、金融政策和制度等频频发难;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由于产业结构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近年来也成为我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一是贸易摩擦数量多。据中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调查专员宋和平透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保护调查602起,合计金额389.8亿美元。其中,反倾销调查510起,反补贴调查43起,保障措施106起,特保措施33起。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二是贸易摩擦方式全。除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外,近年来,国外针对我国的特保调查、337调查、“双反”合并调查以及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环境和劳工保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贸易壁垒数量持续增加,手段和花样不断翻新。三是贸易摩擦涉及的领域宽。近年来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既包括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也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不仅涉及一般商品和贸易活动,而且上升到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以及产业政策、人民币汇率等政策和制度层面。四是贸易摩擦对我影响大。据测算,出口1亿美元可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近11年来,中国因贸易摩擦而减少出口400亿至500亿美元,影响我国约750万个就业机会。

二、从战略高度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

如何应对产业风险和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和收益总是同时存在的,企业要发展,必然要正确对待各类经营风险,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当前,在维护产业安全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维护产业安全、规避市场风险的根本举措。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通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同时通过落实国家关于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只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大力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我国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四位,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的数量很少。要在跨国公司内部建立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广泛吸纳人才,完善科研基础设施,通过这些跨国公司抵御外国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的垄断。并积极走向海外,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建立稳定的海外能源资源供应渠道,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战略性资源的需求。
3.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在一个区域内,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专业化分工,完善人才、科技、信息、交通等外部条件,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是发挥群体优势,维护产业安全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产业集群,努力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

4.制定某些行业的准入和禁入制度

加强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审查和审核制度,涉及到的行业包括重大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领域,按照2007年通过的反垄断法要求,除进行反垄断审查外,还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采取措施保护这些领域的重点企业,不能放松警惕。从严审查外资对核心产业的并购,限制外资并购的股权比例,如军工国防科技、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金融、文化等行业。有关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几年进行相应的调整,满足企业自身以及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安全的需要。

5.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机制

关于产业安全预警机制的建设,国务院应建立重点产业安全预警机制:行业应依托各个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安全预警机制,考虑我们重点关注的产业,如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行业、有色金属行业、港口水运产业、机械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汽车制造业、高端计算机整机行业、国内市场需求大的家电、手机、造纸、医药、批发零售业等产业。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在安全上不能有任何疏忽。不仅对各个产业目前的安全状态做出评估,而且能对各个产业未来若干年的安全趋势做出预测,能够及时将相关安全信息传递给中国的企业。
6.成立联合的监管机构根据并购的行业范围,我国可以设置联合的监管机构。联合的监管机构由专门的监管机构和各部门联合参与。如:外国投资审查联合委员会,其职能为外资并购的行业审查进行牵头工作,加强审查工作的严密性。如:涉及金融并购的由财政部和银监会配合;涉及国企并购的由国资委配合;涉及上市公司的由证监会配合。

7.有效应对贸易摩擦

一是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化解贸易摩擦、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经。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摩擦,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熟谙WTO贸易规则,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对于其他成员的贸易措施违反WTO规则,损害我方利益的行为,要敢于诉诸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方利益。对于其他成员方对我提起的争端,要敢于和善于应对,积极同对方展开磋商,开展有效抗辩。
二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尽管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已经推进了多年,但与飞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环境相比,仍有许多环节不太尽如人意。我们应加快完善外贸立法,建立比较完善的外贸法律体系,将外贸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实行有利于外贸出口发展的信贷政策。我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政策、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观,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市场信息发布,制定市场准入法规,实行生态和环境标准以及产品认证等,引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竞争秩序,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三是构筑我国的贸易保障体系,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为防止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保护已有市场,我国应加快建立多视角、多层次、多渠道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面对外贸领域的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化解。相比较,事前预警代价最少,成本最低,效果最好。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政府应提供宏观政策指导;行业协会应正确定位,加大统计力度,对政府进行合理的政策建议;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和销售,要关注市场的变化,并积极研究对自身的影响。目前我国的预警系统反应比较迟钝,决策不及时;很多行业协会形同虚设,2005年中国纺织品“压港”事件就显出我国预警机制的缺失。
[参考文献]
李炳炎,《外资并购与我国产业安全》[J];《探索》,2007(6)
纪宝成,《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产业安全问题》[J];《中国国情国力》 2009(10)
(作者单位:十堰市委党校,湖北 十堰442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