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辅导员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17343 浏览:72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能发生转变,为此,高校辅导员要抓住思想引领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两个主线,不断加强包括思政教育能力、组织沟通能力、综合能力素养等在内的职业能力建设,从自我职业规划、成长平台构建、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综合着力,进而突破定位偏差、能力不足、方向不明、培养缺失等职业能力素质提升的制约因素,达到在新形势下提升职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形势 辅导员职业能力 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出现新情况、面临新挑战,工作职能逐渐发生转化,为此,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实现社会期待、高教需求、学生需要在高校辅导员身上的有机统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刻不容缓。

一、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能转变与所面临的挑战

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独生子女比重不断增加、社会思想多元化、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等情况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由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变成为在重视专业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服务、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辅导员作为从事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在教育主体、教育手段和教育目标发生转变的情况下,作用更加突出,既要开展传统的思政教育、组织管理等工作,又要从事心理健康指导、学生文化内涵塑造、贫困生资助、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教育等一系列新工作。概括来说,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能就是以思想引领为灵魂,以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核心,以学生入学和就业为两个关键,全方位开展学生工作。
面对全新情况与职能转变,许多高校辅导员还存在知识储备不足、沟通手段单一、工作经验欠缺等符合岗位需求的突出矛盾,因此,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

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多、工作任务重,因此很难界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内涵,但是去繁就简,有两点是不变的,第一是工作主体即青年学生,第二是工作目标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发挥独特优势、具备良好的作风素质和热爱岗位、奉献事业之心的基础上,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较高的人文素质、全面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实现“想干”与“能干”的结合,达到“干成”的目的。
综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就要紧紧抓住高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这个最大的实际,明确自身定位,自觉将自身能力与工作要求对照、与学生需求对照、与社会发展对照,“知不足而后有为”,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探索新路径,配合学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三、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构架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良好的职业精神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良好的心理素质,“7乘24小时”的工作形式与重大的责任压力使辅导员时刻处在紧张状态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胜任辅导员工作的必备条件;另一方面对岗位的忠诚与热爱,“干一行,爱一行”的责任心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高校辅导员只有时刻心系工作、思考工作、落实工作才能取得真正的工作成绩。

(二)全面的思政能力

高校思政工作分为几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引导学生明是非,第二个层级是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与生活,第三个层级是指导学生合理规划人身并积极行动,第四个层级是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这四个层级既独立又统一,是相互协调的整体,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具备通过多种手段在各层级开展思政工作的能力,这具体包括三项基本素养,一是对理论知识的准确掌握,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掌握;二是对理论的转化,要把理论转化为身边人、身边事,符合学生视角与思维方式;三是理论的软传递,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又能让学生运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与价值观。

(三)灵活的组织手段

现阶段高校学生构成日益多元化、自主度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要想对学生实现高效地组织就必须具备灵活的组织能力,首先要能够根据学生特点构建多样化的组织体系,保证对学生的全覆盖;其次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对学生的组织;第三要充分利用学生自我管理力量,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综合运用组织手段实现 “硬管理”与“软管理”结合,介入管理与管理的结合。

(四)广阔的育人视野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辅导员广阔的育人视野是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的保障,因此,辅导员的工作目标不能够仅仅放在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上,更应该能够发现学生的特长与兴趣,协调与调动多方面资源,努力营造多样化环境,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要在高校教育同质化与学生个性差异化的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文化塑造,使学生具备主流而又独特的文化素养。

(五)完备的综合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处理的事务具体而多样,因此要具备完整的综合能力,这既包括合理的知识体系构架,又包括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针对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情况,要具备心理工作的相关知识与经验;针对高校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要具备职业生涯指导、就业创业教育的知识;针对高校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的情况,要具备综合组织协调文娱活动的能力等等。

四、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与发展制约因素

(一)岗位技能缺失

多数辅导员直接由高校毕业生担任,他们普遍缺乏学生管理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尤其是人生阅历不足,这使得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并且在大多数辅导员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培训与交流,辅导员的工作基本靠自己摸索,缺乏系统的能力构建。

(二)职责定位不明

由于高校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开展工作,导致各职能部门有事情都找辅导员,多重管理,多重考核,使辅导员不知所从,既是学生的“保姆”“”,又是学校机关部门的“勤务兵”,还是院系的“服务员”怎么写论文www.618jyw.com
工作,没有能够很好地明确自身职责与定位,更谈不上系统的规划与落实工作了。

(三)责任意识淡化

由于高校辅导员岗位待遇与高校专职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相比较低,因此,一部分辅导员把从事辅导员工作当作进入大学的跳板,不能够充分发现自身重要性,真正扎根从事工作,这造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工作失去了连续性。

(四)工作任务繁重

现在高校辅导员的人员配备明显不足,一名辅导员往往管理三四百名学生,这导致辅导员在处理日常工作时花费大量时间,往往只重视紧急工作而无暇顾及重要工作;无法与学生定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差异化需求,从而导致同质化的工作无法达到更好的效果;自我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少,不能够主动地针对新工作开展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五、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途径

(一)加强职业规划

第一点是加强岗位认同感,明确岗位的重要性与自身职责,加深对辅导员岗位的深刻热爱;第二点是明确职业能力建设途径,要明确自身能力与岗位职责之间存在的差距,制定具体的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第三点是要把辅导员岗位与人生定位相结合,“用干一辈子的心态来干好一阵子”。

(二)加强自我学习

辅导员要加强自我学习,第一是要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人格魅力”来让学生信服;第二是要提升理论水平,自己要对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有明确的认识,对社会重大问题有正确的见解,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领路人”;第三是要全面具备服务学生的能力,力求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对专业能力有较深刻的掌握;第四是要不断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用新手段、新方法来应对新问题、新挑战。

(三)加强培训力度

高校要自觉担负起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的职责。首先,要构建相应的培训体系,形成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保证培训工作常开展,开展好。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本校辅导员利用外部各种进行深造,提升业务理论水平。第三,要丰富辅导员阅历,有意识地组织辅导员到校外艰苦基层单位挂职锻炼,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他们的阅历丰富来提升工作水平。第

四、把互观互学等有效经验交流方式纳入到培训体系当中,使良好的工作经验能够迅速推广。

(四)构建评价体系

能力素质评价体系是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建设的风向标,因此高校要在充分调研辅导员工作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辅导员素质评价体系,不仅要把常规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其中,更要把学生的满意度、对工作的研究情况、工作手段的创新、思想引领工作开展情况等软指标纳入其中,对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发展既起到监督作用,又起到指引作用。

(五)健全相关机制

建立好相关的机制是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职能的保障,也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高校要理顺辅导员的工作职能与职责范围,优化人员配备;其次,要编写辅导员工作指导手册、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等材料,形成辅导员交流的常态化;第三,形成优秀辅导员奖励机制,对扎实岗位工作的辅导员在工资、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第

五、鼓励辅导研究工作,探索工作的心突进、新方法,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林芙蓉. 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4).
田翠华.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能力建设[J].文教资源,2007(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7月).
[3]张万玉.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2006(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