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刍议刍议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术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6081 浏览:186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最佳。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拓展;培养
: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81-01
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认为,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回答出错,我们就很难沉得住气,不免训斥几句。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数学的兴趣荡然无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和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打破上述僵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我们试想一下: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兴趣、热情,哪来思维碰撞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待学生,要以母亲般的情感去爱护、关怀他们,学生做错事,上课爱捣乱,我都不会打骂他们,而是耐心地去说服他们,让他明白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叛逆行为经常出现,我们要积极引导,与学生建立起良师益友般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师爱的温暖,愿意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师长,从而对你所教的这门功课产生兴趣。“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

二、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文、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拓展课外知识,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一节课,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而且要学会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外知识。如讲到认识图形这一课时,除了书上讲的内容外,我还上同学们找找自己身边的图形:黑板的面是长方形,桌面是长方形,书本是长方形,钮扣的面是圆形,红领巾是三角形等,再要求学生在回家的路上注意观察路灯、路旁的建筑物、家里的日常用品的形状等。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本节课内容,而且参与社会和生活,从课堂理论走进生活实际,懂得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懂得观察周围的事物,既拓展了课外知识,又巩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学小结,延续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已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延续”,使学生延续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结课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理解,请同学们回答本节开始所提的问题。“一块蛋糕,爷爷吃了一半,爸爸吃了一半的一半,小明吃了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表述吗?当同学们回答:爷爷吃了1/2,爸爸吃了1/4,小明吃了1/8后,再追问:这块蛋糕还剩多少?谁吃得多?谁吃得少?为什么?当学生不能回答时,教师就说这些知识等到下节课学习之后就能明白,同学们先回去想想,看谁最聪明!此外,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有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巨大动力,是认知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