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有效性数学练习有效性大纲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11078 浏览:460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有效,是我们数学教师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练习;有效性
: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80-01

一、数学练习要注重“基本训练”

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是有一个阶段性的,不同的学习个体之间技能形成也并不是同步的。适量的“基本训练”很有必要,特别是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可设计如下的练习: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何关系?正方体有几个面? 它们是什么形状?这些面有何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很清楚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而且形成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建构基础。

二、数学练习要有针对性

遵循针对性原则,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的方法。
第一次:练习求侧面积
(1)底面周长10厘米,高8厘米。
(2)底面直径6厘米,高9厘米。
(3)底面半径2米,高1.5米。
第二次:练习基本的表面积计算。
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5分米。
第三次:深入练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一个圆柱形的无盖水桶,底面半径是20厘米,高是5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这些习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自己寻求数学规律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三、数学练习要结合“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情境的练习,它的功能众所周知,关键是设计怎么样的情境题和怎么样用的问题。关于数学情境目前大家都说得很多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教育的实施者必须明白的,那就是必须在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最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或者说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数学内部的结构的时候,再去练习解决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生活情境题”。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宽、高,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学生通过具体的测量得到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结合实际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算出实际要源于:论文要求www.618jyw.com
粉刷的面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四、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出生动有趣、直观形象,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培养学生做练习的热情,又能取得满意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的练习.
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可设计一个猜是什么三角形的练习: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又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抽出这个三角形,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好奇,这是为什么呢?产生了强烈的探究。

五、数学练习需要“合作交流”

数学新知识的学习有“探究、合作、交流”,同样,数学的练习中也是需要“探究、合作、交流”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处理好“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矛盾。我认为,不管数学习题的形式怎么样,只要是高于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练习,就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如果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那就没有必要“合作交流”,而应该“独立思考”了。因而,我们的数学练习主要还是以“独立思考”为主,促进每一个学习个体形成相应的数学技能、良好的思维方式,有难度的习题可以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如:教学“有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时,师:这里为什么要加上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是0可不可以呢?能否想个办法证明?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究情绪,学生就自觉的议论起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自觉的进行小组合作研究。
综上所述,学生新知识建构了,不等于技能就形成了,练习及练习课就是在学生建构了新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技能。让学生根据认知特点和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织,形成知识结构并牢记,能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