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择优坚持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拔用人公信度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27300 浏览:1146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年来,北京工商大学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战略部署,在北京市委和市委教育工委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党管干部原则,深入推进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紧紧抓住近年来三次大规模干部聘任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干部选拔和使用工作机制,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中层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升,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选拔任用干部的公开
选拔任用是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党管干部原则的落实,关系到选人用人的导向和广大教职工对党的干部工作的信任度。学校党委认真落实、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针,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干部选拔工作。

1.实行“两推三荐”,完善初始提名机制

“两推”制度是指在干部换届和日常调整中,提名人选须经两层范围的推荐。院系干部的选拔提名要由全体教职工无记名推荐,院系党政工领导集体研究,提出推荐人选,并将推荐人选报学校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机关干部选拔提名要由全体中层干部和本单位干部进行无记名推荐,两个范围提出的推荐人选报学校干部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党委鼓励符合聘任条件者积极自荐。“三荐”制度是指在公开招聘干部时,对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的人选全部纳入公开招聘范围,经组织部进行资格审查合格后进入后续程序。
初始提名是干部选任工作的关键环节,广大教职工高度关注。学校党委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扩大教职工对干部工作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把初始提名权赋予广大教职工。在干部选任中实行“两推三源于:论文范例www.618jyw.com
荐”,使基层教职工群众都有提名和参与的权利,提高了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2.实行“一票两示(试)”,健全公开透明机制

“一票”是指学校在对党委确定的考察人选进行考察时,再一次进行无记名,对是否同意考察人选担任中层干部明确表示同意或者反对(院系干部在全院系范围,机关干部在本单位范围),结果作为是否聘任考察人选的重要依据。
“两示(试)”是指学校对干部选任的全过程实行公示制度,以及新任干部实行“试用期”制度。公示制度即对干部聘任过程中的报名情况及人选、考察人选、拟任人选和任用人员进行公示,干部换届时公示期不少于4天,日常干部调整时公示期不少于7天。“试用期”制度即新任干部上岗后6个月为试用期,期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正式任用。
“一票两示(试)”制度的实施,确保了学校在考察环节收集到真实的民意,在聘任选任过程中及时了解干部群众对聘任人选的意见反映,在任职过程中为进一步考察新任干部的履职能力留有余地,进一步扩大了干部工作的公开透明,提高了干部群众对党的干部工作的信任度。2012年,学校中层干部竞聘期间,组织部共发布各种公示6次,网上发布的各种通知、公告和公示点击率合计42,222人次,平均每篇3,518.5人次。

3.实行“梯次票决”,落实集中机制

“梯次票决”是校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用时必须经过两次差额、一次等额的无记名决定干部任用的程序规定。一是经过干部工作领导小组酝酿后提出3名候选人交常委会讨论,常委会最终通过差额票决的方式,确定2名考察人选;二是确定的考察人选经组织部门考察后提交常委会,常委会再次差额票决确定1人为拟任人选进行公示;三是公示期结束后,常委会等额票决决定任用。所有票决均为无记名,并当场公布结果,超过半数方为有效。
选拔任用干部是“三重一大”的重要内容,校党委常委会作为决定干部选任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否坚持集中制,保障党委常委充分发表意见、形成统一意志、发挥党委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是决定干部任用工作成败的关键。实行“梯次票决”,以制度形式保障充分发扬党内,避免“鸦雀无声”,确保在基础上的集中,避免“议而不决”,为正确选拔和任用干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公开竞聘,加大竞争性选拔任用的力度
学校积极实施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探索了多种形式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打造平台,坚决避免在少数人中选拔。近3年,学校有30个岗位在全校范围公开竞聘,近200人报名参加,一批干部通过公开竞聘方式走上领导岗位。

1.严格标准,优中选优

空岗竞聘是优中选优的过程,因此学校规定的空岗竞聘条件相对于续聘干部任职条件更为严格。学校在近两次空岗竞聘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学历、职称和年龄要求,而且学历要求不断提高。2010年竞聘条件要求国民教育本科以上,2012年提高到硕士学历学位以上。

2.综合测评,全面考核

为全面考察竞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竞聘方式采取笔试、面试、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测评。一是对全体竞聘人员进行笔试,请校外权威机构命题、判卷,综合考察竞聘人员的分析判断、政策水平、文字能力。二是组成数量较大的评委组对竞聘人员进行面试。评委由主管组织人事工作的校领导、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党代会教代会代表、党派代表等组成。2010年和2012年两次竞聘评委组先后由17人和21人组成,综合考察竞聘人员对职位的理解以及工作思路、语言表达等能力。三是将近3年年度考核情况、日常工作表现及是否是后备干部等因素作为重要参考。

3.全程公开,接受监督

一是组织部对报名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得参加竞聘,同时对符合条件人员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在校园网发布干部竞聘面试时间地点通知,鼓励广大教职工旁听。2012年面试现场还专门设置了旁听席,确保各方代表参加。三是面试成绩当场公布。
促进轮岗交流,搭建干部多岗位历练平台
多岗位历练是中层干部迅速成长、不断提高能力水平的有效方式。近年来,结合中层干部队伍特点,学校以连续两届任职干部必须交流为突破,以大力选拔来自基层一线的教师为导向,以强化机关院系交流为目的,搭建干部多岗位锻炼的平台,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1.坚持轮岗制度,促进干部交流

学校不断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不断完善干部轮岗制度,建立了廉政风险点较高的岗位两届必须轮岗交流,其他岗位两届原则上要轮岗交流的制度。2012年聘任完成后,必须交流和原则上应交流的干部全部进行了交流。同时,对部分尚未连任两届的干部也进行了轮岗交流。据统计,130名中层干部中,轮岗交流35人,占续聘干部的35.0%。

2.坚持面向基层,推动优势互补

学校高度重视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高度重视机关干部增强基层经验。近5年,学校从学院基层和教学科研一线,选拔了46名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充实到机关干部队伍。同时,积极安排长期在机关工作,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中层干部到基层任职,安排院系干部到机关任职。2012年,院系、机关交流的干部为25人,占全部中层干部的19.2%。院系、机关干部的交流促进了学校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促进了中层干部队伍整体上的优势互补。

3. 坚持能上能下,增强队伍活力

学校为了促进干部队伍年轻化,增强干部队伍活力,规定在聘任时男年满57周岁、女年满52周岁的干部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积极鼓励妥善安排担任中层干部时间较长但业务上有专长的双肩挑干部返回教学科研岗位;对个别人岗不适、考核不理想的干部及时作出调整。在近两次聘任中,有30人因为上述原因不再担任中层干部,为年轻干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
经过长期努力和扎实工作,学校建设了一支政治优良、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活力充沛的中层干部队伍,目前,学校中层干部平均年龄42岁,具有高级职称的占56.9%;具有博士学历的占34.6%,已经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今后,学校将继续按照和北京市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打造“科学发展有思路、加快转型有干劲、服务师生有热情、构建和谐有作为”的中层干部队伍,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于洋]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