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短信群发校园新闻短信群发机制与设计前言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7192 浏览:228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提出一种短信群发机制的应用程序开发方案,可及时传递校园新闻给学生、教师及家长,并可实时接收反馈信息。设计的开发方案既可应用于教育信息化,还可扩展到企业营销和网络广告等领域。
关键词 应用;短信群发;Visual Studio开发
1671—489X(2012)30—0035—04
1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校园新闻与通常的公众新闻相比较,因其内容范围和阅读对象的不同,其特点与功用有诸多的差异。校园新闻除具有新闻基本的真实性、及时性、针对性、动态性及热点性等特点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育人。在这个信息纵横的时代,如何适时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校园新闻群发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如何在校园中构建一个简单合理的群发机制,便是本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从信息的采集到编辑,然后发送至全体师生,期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课题利用硬件进行方案设计,开发应用程序,主要完成API接口的调用、设备的初始化、各功能的状态显示,最终实现新闻群发短信。系统可通过窗体将校园新闻时事直接利用软件进行编辑,然后由发送给师生,这一快捷的方式无疑是课题实用性的体现。
2 课题设计的思路
课题设计的校园新闻群发机制是基于应用程序开发的。具有很多特点及优势。所谓,其实是一种工业级G Modem,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连接,可以通过AT指令进行短信收发。国内目前应用较多的,都是以SIEMENS或WECOM模块为核心组装而成的,与普通手机相比更为稳定高效。

2.1 设计方案

整个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手机客户端(学生或教师使用);二是以及其应用程序(控制完成接收和发送短信);三是计算机(发布新闻的管理员使用)。管理员操作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管理界面,可查看记录、管理短信、管理客户信息等,整个系统的硬件架构如图1所示。

2.2 系统功能概述

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主要实现新闻短信的发送,并接收来自手机用户发送的反馈消息。为了实现短信息收发的功能以及设备的基本管理功能,系统具体的功能应包括:1)调用API接口,即可以在应用程序内部使用封装的接口函数,以实现各种新闻短信收发的功能;2)设备的初始化,包括根据端口号接入G网和断开链接;3)各功能的状态显示;4)自动接收短信开关,可以选择接收或暂时不接收对方反馈回来的信息;5)群发短信,实时检查数据库,将接收用户的手机号循环赋给函数,发送新闻短信至师生后,messagebox提示发送结果(成功或是失败);6)查看、删除反馈信息短信。

2.3 开发平台与工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618jyw.com


的应用程序是基于C#语言开发的。C sharp(又被简称为“C#”)是微软公司在2000年6月发布的一种新的编程语言。本设计使用经典且功能强大的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它既可以开发Web应用程序,也可以开发winform应用程序,课题的应用程序采用winform方式。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数据库的设计占有重要地位,数据库设计的原则是根据系统的整体需求而定的,课题设计采用Access数据库。
3 系统软件设计
(G Modem)的核心模块实际上就是手机的核心模块。当接通电源以后,G Modem的内置软件就开始工作。课题使用的是USB供电,无须外接电源。如果插入某个移动运营商的SIM卡,G Modem便完全就和手机一样接入到移动通信网中去了。

3.1 软件功能模块

1)选择端口号。软件端口号预先设定了从1至10的常用端口号,开启软件时可选择端口。2)自动接收短信状态,关闭时可以选择拒绝接收任何短信信息。3)发送历史,查看已发短信内容,可根据手机号码、短信内容、发送时间进行检索,只需输入关键字便能查询到短信内容。4)网络连接。与相连,打开谷歌搜索引擎,可查找校园新闻时事。5)添加多个短信接收者。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群发机制,管理员可以添加多个手机号,同时可以删除选中的手机号。如果手机号小于11位,则会弹出不合法号码提示对话框。6)电话簿。在电话簿中,利用数据库存储用户信息,可以添加常用联系人到电话簿中,发送短信时直接添加联系人,也可以删除联系人。7)删除选中短信。管理员可以删除已处理的反馈信息。

3.2 具体工作流程

系统进行正常的短信收发工作,必须先连接,进行的初始化。设备就会像手机一样接入G网,当有短信到来时就会自动接收,存放到设备的内存中,还可以通过调用发送函数发送新闻短信消息,具体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3.3 模块设计

1)电话簿模块,电话簿管理模块使用的数据表为tb_tel,实现了对常用联系人的基本管理,例如增加/删减联系人、查看所有联系人等。电话簿管理模块实现起来也非常简单,基本原理是利用数据库的检索、插入和删除等操作,以及数据显示控件的数据绑定。
2)已发短信模块,本模块使用的数据表为tb_TelSend。将发送过的短信内容、手机号码、发送时间存入数据库中,通过已发短信模块,用户可以直接查看内容。同时,在查看内容时,按照短信内容、手机号码、发送时间这三个方面对信息进行单独的搜索,优化了在海量数据中寻找所需的内容。
4 系统调试与演示
本次设计借助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对进行了C#二次开发。首先,使用普通的手机测试SIM卡是否能正常收发短信,确认正常后,将SIM卡安装到卡座里,最后在设备的后面安装天线,连接USB数据线到计算机。当绿色指示灯间歇闪烁时,表示设备与计算机连接正常。如图3所示,左上角的“端口号”取决于连接的串口号,本次调试选用的是串口5。当与PC机连接后,点击左边“连接G MODEM”模块的“连接”按钮,窗口上就会显示“SIEMENS”的字样,表示连接成功。如果要断开,只需点击“断开”即可。
初始化时,“自动接收短信”模块的窗口上显示“自动接收短信功能处于关闭状态”,点击“启动”按钮后,窗口会显示“未收到新短信”的字样;当收到手机客户端发来的短信时,该窗口会显示“收到新短信,请查收!”的字样。当收到反馈信息短信,只要点击右边“接收短信”模块上的“接收”按钮,就可以看到接收到的短信内容,如调试窗口显示“很有趣的新闻”“我们学校要是有这活动就好了”。接收短信模块,是接收信息者对收到校园新闻的一种及时反馈。
这里简单介绍“接收短信”模块里接收到的信息解析。例如:“2#04#8613621758576#很有趣的新闻#11—12—12 18:
10:07”。“2#”,表示信息编号为2,即系统收到的第二条短信;“8613621758576”,表示接收者的手机号码;“很有趣的新闻”,表示短信内容;“11—12—12”,表示接收短信的日期;“18:10:07”,表示接收短信的具体时间。
本课题研究了为学生、家长和教师服务的校园短信群发机制,而平台操作者如何编辑信息,然后群发给接收者成为其实用性的一个重大考验。以下就编辑短信和群发机制进行论述。
在发送短信模块中,点击“发送历史”按钮,会打开“已发短信模块”。而“Google”图样的图片链接,能为使用者连接到谷歌搜索引擎,更快、更好地查询信息。如图4所示,为已发短信模块示意图,该模块可以对已经发送的短信做一个历史的总结,分别按手机号、短信内容、发送时间排列,可以选择“单条删除”或者“全部清空”。同时,对于信息内容,可以通过选摘自:学术论文网www.618jyw.com
择“查询类别”“关键字”查询所需内容。
此外,系统还包含“短消息接收者”模块,其中“添加接收者”能够添加短信接收者的手机号码,“删除接收者”可以选择删除不需要的对象。点击“立即发送”按钮就可以发送短信。“电话簿”是一个本设计的特色。点击“电话簿”可以添加用户名联系人中的名单,可以查看所有联系人名单,并对联系人进行删除;可以对联系人姓名、性别、手机号进行存储。按“复位”键清空,“关闭”键退出。如果已查阅过某个信息,需要删除“接收短信”中相对应的信息,只需要在“信息删除”模块中的“短信编号”窗口里输入信息号,再点击“删除”按钮即可。
本次开发系统经调试后,已基本实现校园短信群发机制的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功能。虽然运行界面可能还不够美观,接收短信模块上还有很多值得优化的地方,但基本满足设计的需求。
5 总结
21世纪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手机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有快速的发展和更新,手机开发越来越受到软件开发者的关注。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设计了短信群发机制的应用程序开发。该方案充分利用S收费便宜,容易使用、快捷、存储转发等优化信息的传播,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更加便捷和及时的校园新闻资讯。
本课题所设计的系统方案有着很好的扩展性,不仅可以应用在校园领域,也可以应用于旅游、小型企业等诸多方面。如果更换使用该系统的应用环境,只要维持数据库的结构不变,不需要修改的应用程序就可使用。与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软件相比,本方案有着更大的应用前景。飞信是通过Internet网络发送的,所以免费和延时是它最为明显的特点,但是不足的是,当前飞信更方便中国移动用户的使用。而本课题设计的系统可以针对联通、移动和电信三种制式的手机进行发送,由于它是通过G网络发送消息的,所以延迟不大。收费上如果可以做到大规模应用,那么可以与运营商洽谈,所以本课题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
参考文献
Wong K D. Wireless Internet Telecommunications[M].World Book Publishing Company,2003.
李泽,陈彬,唐俊翟.C#函数实用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3]赵俊生.ACCESS从入门到精通[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徐明远.基于G的信息服务系统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韩斌杰.G原理及其网络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静.基于G模块的移动购物系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25158.ht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