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探探讨语文教学中革新思维培养大专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34446 浏览:158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每个人都有发现、研究、探索的固有需要,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创新的需要。但是,想要创新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方法。在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使自己的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
“科教兴国”是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提出的发展战略。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科技还是教育,它们的核心都是“创新”。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当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些都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使命。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要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创新的这些特点来掌控自己的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变通性

变通性是指思维能随机应变的品质,要求思维能不拘常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现在的很多学生把“创新”看得过于复杂,觉得“创新”是属于科学家之类的高端人才的专能,与身为学生的自己毫不相干。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失去个性,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批量生产的商品无异,创新这一品质也离他们越来越远。
创新既然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就应该慢慢培养这种品质。想要让创新思维成为学生生活中随机而发的思维。学校教育就应先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是创造性的强大推动力。”有了自觉的创新意识,我们才会主动地去进行创新思维、创新实践。
1 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打破学生“唯书”“唯师”的传统观念。我们常常说“让课堂充满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是打开创造之门的金钥匙。语文学习中,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特别在意题目的答案,而是关注整个鉴赏过程和思维方式。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善于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使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
很多参考资料把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定位为爱慕虚荣。在我的语文课上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们首先想到的确实也是爱慕虚荣这一点。但是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了异议,他觉得受当时的社会风气影响,玛蒂尔德身上有爱慕虚荣的一面,但是玛蒂尔德的本性是善良的、勤劳的。在学生提供了相关文本依据之后,我对其表示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以文本为依据,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于是学生们就活跃了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玛蒂尔德是吃苦耐劳的,有的说玛蒂尔德是诚实守信的,有的又说玛蒂尔德是自尊自强的……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突破了某些参考资料中单一的看法,玛蒂尔德的文学形象一下子就复杂起来、丰满起来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通过肯定与鼓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
2 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动机的激发是指人将自己形成的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某方面积极性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将这种潜存在学生心里的东西调动起来,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能做到这些,常常会精心设计别出心裁的导入,认真准备层层深入的相关问题。
如在上《奇妙的超低温世界》这一课时,导入部分我准备了几张图片:人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迎着大风艰难前行;大雪纷飞,所有的事物都盖上了皑皑白雪,整个世界银装素裹;万里冰封的北极,北极熊们依偎在一起互相取暖……教师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尽量把学生带进“冷”的意境中,然后发问:你们觉得哪幅图片中的气温最低?会低到几度?接着再把问题引到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你们觉得这个世界上的温度是不是可以无限制地低下去?如果不是,那最低温度会是多少?有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这超低温的世界会给我们呈现怎样的精彩?介绍这种科普知识的小品文会有什么写作特点……这样的导入会让学生对“超低温”世界产生好奇,对科学小品文充满兴趣,进而主动阅读,积极思考,对超低温的应用前景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全面掌握。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凸显学生主动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

创新思维,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个体独特的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一个人有了创新意识,不一定会收获创新成果,这其中的成败取决于创新思维。而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质疑、思考的方向局限在语文范畴之内,比方说在阅读鉴赏时,关注文学作品的篇章结构、遣词立意、表达方式、思想情感等方面,切不可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而不着边际地乱质疑。
1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保证思维的流畅性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可以把以往学到的知识、生活中的经验和眼前的事物结合起来,产生一种新的组合,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性活动顺利展开。
想象的加工对象是头脑里已储存的表象,而储存的表象来源于平时的观察积累。任何成功都只属于有准备的人,丰富的想象能力依赖于平时的准备。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乐于观察。比如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而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想要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学生就得在平时的生活中对身边的人或事物认真观察、细心体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作文的时候打开思维的闸门,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想象是已储存表象和新形象之间的桥梁,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进行阅读鉴赏和写作训练。我们可以通过作品的语言文字的示意进行想象,有时也可以融入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与景象,达到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和深入理解。比方说王维的诗歌,素有“诗中有画”之美誉,所以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画面感极强的诗句进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中的画面,展现带有个人特色的优美画卷。源于:论文范文网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