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本色书声琅琅中还原语文本色选题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6486 浏览:222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不可小觑。作者的情感、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反复的读中才能理解和显现。因此,语文教学中,重中之重,就是要搞好朗读训练。本文谈一下我对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的见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训练

一、 朗读的作用

1.助其理解课文内容。很多语文教师(包括曾经的自己)在课堂上,习惯于滔滔不绝的讲述课文的内容,把字、词、句、篇的含义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学生,并唯恐落下哪那个知识点。一堂语文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汗流浃背,心疲力竭。尤其老师,更是口干舌燥。可是,这样把知“灌”给学生,学生真的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了吗?语文是内化的,情感的东西,有些语句的理解是不能言传的,只能自己切身去体会。而学生怎样理解,如何知道学生是否理解,只有通过朗读去体现。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比如:在教学古诗《静夜思》时,由于古诗是孩子们刚刚接触的,字词未免难理解。所以我主要以读促“悟”,表演式朗读,让孩子兴趣盎然,记忆深刻。“举头望明月”,朗读的同时抬起头似深情的仰望天空的月亮,孩子们顿时明白“举头”意即抬头,古诗内容迎刃而解。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
2.帮其领悟课文内涵。每一篇文章都有文字背后的东西,即课文的内涵,这是对文章内容深层次的理解,是课文内容的升华,也是学习课文的最终落脚点。文字是血肉,内涵是灵魂。灵魂的东西从文字表面没有突显,只能靠学生反复的读,不同层次的细读、深读、品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升华自己的思想。与字词句段相比,内涵更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而领悟的途径,便是朗读。《三字经》里就告诉我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这里的“学”,我的理解也可以说是“读”,读了,才领会书中的含义。宋朝文学家苏轼也曾说过,“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可见,朗读、多读是古今传承的定理,不容更改。
3.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在于平时的培养。而培养的起点便是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长此以往,优美的语言,厚重的情感便会让孩子铭记在心,好的语句也会出口成章。有感情朗读,不但传递着书中人物、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感情,而且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孩子们在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618jyw.com
反复的朗读中,陶醉于文中的多彩风情,是心灵的洗礼,也是情操的陶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培根也说过:“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我认为,读书能给人一切灵魂的渴求,填补任何情感的缺失,孩子更是如此!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朗读水平

1.教师首先要重视朗读。《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尤其低年级学生,需要老师唤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和。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范读,让孩子们知道如何去朗读。入学初,孩子们刚刚接触课文时,朗读对于他们来讲玄之又玄。因此,每节课我都要先范读,让他们照着我的语气来读。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基调,人物不同的性格,都示范给他们,渐渐的,他们融会贯通,自己也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好课文!
2.朗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我所说的主要是针对起始阶段的低年级学生。在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时,应先从字、词、句的准确入手。先指导孩子们要读准确,读流利,不要丢字、加字、错字,注意标点的停顿等等。然后是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他们不同语气的读法。这样孩子们便会顺理成章,学会朗读,喜欢朗读。比如:一年级上学期,大多是简单的儿歌,节奏明快,并没有变化多端的感情。那时候,我主要知道孩子们读书读准确,读熟练,把儿歌读得朗朗上口。到了后来,课文内容逐渐丰富,加进了不同的情感,人物的对话,这时,再指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孩子们循序渐进的学会了朗读。
3.激起孩子的朗读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培养孩子们读书的习惯,教师要想办调动孩子朗读的积极性。比如,我所教学的是一年级孩子,最初时候,他们不懂得朗读,也不喜欢朗读。于是,我一周专门留出一节课作为朗读比赛课,每个孩子都参与,并且打分,可以多次参与,以便比较成绩有没有进步。结果就是,每个孩子都在进步,课下也在练习。如今,孩子们朗读水平大大提高。我认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话恰到好处:“求知与求学的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总之,语文课是多彩的,多彩的语文课离不开琅琅的读书声。读书像是一条线,牵动着孩子们的心灵,也牵动着作者的心灵。朗读是孩子们深藏于心,而言表于“声”的体现,是语文课上不可或缺的旋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每个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于琅琅的读书声中再现语文课堂的真实本色!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海港区交建里小学)
编辑/李文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