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愁结广宇愁结广宇化蛹成蝶学术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5924 浏览:194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李清照作为宋词“婉约”派大家,在其一生创作的诗词中,“愁”可以说贯穿始终。其中有待字闺中的感时伤今之“愁”;也有甜蜜婚姻的相思别离之愁;有女性再婚的哀怨愤恨之愁;也有四处逃亡的凄苦迷茫之愁;有国破家亡的忧国忧民之愁;也有后继无人的无奈悲哀之愁。不论是快乐幸福的前半生,还是坎坷苦难的后半生,借助词作,抒情言愁,李清照最终也就成了“愁”的化身。
词作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文学样式之一,宋代将其推向了巅峰。可以说,在创作方面,不论是从内容的选材,还是对语言的锤炼;不论是从结构的缜密程度,还是进行的巧妙艺术构思;表达上不论是直抒胸中块垒,还是进行含蓄铺陈,可以说均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呈现出百家争鸣、各领的沸腾之象。“豪放”、“婉约”被定格为代表宋词的两大流派。读来,豪气云天和温柔圆润相济,大气磅礴与小家碧玉共存,既有阳刚之壮,又有阴柔之美。可以说,是一批杰出的词人,成就了一个文学时代。在词作这片艺术的天空里,有的针砭时弊表达愤恨无奈之情,有的借歌咏风月来表达相思留恋之意,有的借助典故来表达愤世嫉俗之念……这些都早已成为文学宝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一个词人辈出的年代,在这些堪称大家的词人中,唯有这样一位女性,可以当之无愧地称颂她为“词之女神”。因为在那个“才藻非女子事”的年代,她却登上了艺术的巅峰,这个人就是李清照。就是这一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天真烂漫,情窦初开的少女,最终成了“愁”的化身。读她的词,能让人欢笑,也能让人流泪;能让人叹息、哀怨,也能让人相思、迷茫;能让人无奈、心酸,也能让人同情、叹息……那么,为何读她的词,会让人产生如此多的情绪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一个“愁”字,这也成了其所有作品的共性。在她的词作中,既有闲愁,也有哀愁;既有愤恨之愁,也有无奈之愁;既有忧国之愁,也有悲己之愁。下面笔者将结合其作品,试品析其词作中的异样情愁。

一、待字闺中的感时伤今之“愁”

首先,我们看一下她的出身,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轼的学生,其家中藏书甚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也就是说,李清照出身于既是书香门第,又是官宦之家。这样的出身,就意味着,在生活上,是锦衣玉食;在文学的熏陶上,是得天独厚;在长相上,从其婚后的词作《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中就可以看出,还是一位。这样的美才女,在少女时代,是不是就无忧无虑、开心快乐的享受生活每一天的呢?笔者想,这不是她的性格,她应是属于那种多愁善感型的,对季节的更替、自然风物的变化,感情丰富、文笔细腻的她,自然而然地就有了那份属于她自己的“闲愁”,这样的“愁”,是情绪使然,也是转瞬即逝的,这或许就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幸福的“愁”了,只是感时伤今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之愁而已,从对下面这首词的分析就可以略知一二: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这首词,是通过对暮春风光和闺室景物的描绘,来抒写词人惜春留春的哀婉、愁怨。在词中,李清照对大自然与外部世界有着极为敏锐的感悟,以极为细腻的笔触来表达自己对暮春风光的关注与渴念。在词的下阕中有这样一句:“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这是词人对室外情景的描写——室外妇女笑语喧喧,彼此斗草取乐,但海燕却经春未归。这就写出了此人惜春留春的心态,写斗草游戏,以此来映衬自己的寂寞。尤其是末句:“黄昏疏雨湿秋千”,描写黄昏时分,独自一人,只有疏雨中湿漉的秋千架与之相伴,给人一种寂寞、愁怨之感。
从这首词作中,就可以看出,闺中少女李清照,尽管生活无忧,沉湎于书香之中。但她对花开花落、燕来燕归,也同样有“愁绪”,说明李清照并不是那种大大咧咧、豁达洒脱的性格,也就是说,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心中早就生有愁的种子,只要一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生根发芽,潜滋暗长。

二、甜蜜婚姻的相思别离之愁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十八岁时,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结合,可以说是情投意合,天赐良缘。因为他们两家门当户对(这是封建婚姻体制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又有着共同的爱好——金石研究,在文学方面又均有造诣,可谓是文学知己。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允许自由恋爱的年代里,这样的婚姻可以说是完美的。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明争暗斗,使本可以长相厮守、琴瑟和谐的一对鸳鸯被活活分开,赵李二人饱尝相思之苦。每一次的别离,都会给李清照带来无尽的绵绵相思之愁,这种愁,也是他们夫妻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愁是甜蜜婚姻下结出的果,是甜蜜的,也是让人艳羡的。让我们从以下两首词进行比较分析一下: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两首词都是抒发对丈夫不在身边时的思念之情,一首是借重阳佳节来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无尽思念之情;另一首是通过抒写普通的秋日别情,来表达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夫妻别离对于今天的人们(外出打工)来说,是很正常的事。但在古代,交通落后,又无快速的通讯工具,同时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长期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因此,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这佳节及秋景就不由得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了。由此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夫妻二人的伉俪情深,在词中就能让人感受到这相思之愁绵延无尽。

三、女性再婚的哀怨愤恨之愁

可以说,南宋王朝虽然在不断地衰败,李清照也不时地在为国担忧,然而,此时至少还有夫君陪伴,还有共同的爱好。但不幸的是在她45岁时,赵明诚因病去世,为此,李清照大病了一场。或许是生活得过于艰辛吧,不久,在张汝舟这位道貌岸然的假君子的追求下,就嫁给了他。婚后,才发现,张是一个十足的小人,和李结婚就是为了骗取李清照的钱财。为和张汝舟离婚,李清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坐了九天大牢,还饱尝了舆论的指责之苦。这一率性短暂的婚姻时期,虽说没有李清照的词作,但她写给友人綦公崇的一文——《投内翰綦公崇礼启》中说:“视听才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由此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李清照第二次婚姻给她带来多么大的哀怨愤恨之愁。

四、四处逃亡的凄苦迷茫之愁

1129年8月,金兵南侵。李清照追随皇上的逃亡路线,开始逃亡,11月逃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逃到越州。在逃跑中,自己随身带的大量书籍、文献尤其是金石拓片被焚烧、被偷、被丢。此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清照视其为生命的心情。据史料记载,在她避难温州时,创作了这样一首词,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借吟咏芭蕉抒发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词人将自己的哀怨之情注入芭蕉这个意象之中,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中原故国、家乡故土的绵绵不断的思念和怀恋。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三更的冷雨霖霪不止,词人的泪水更是倾泻如注,尤其是“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句,我们更能深刻地感受到李清照那时那地漂泊无依的凄凉之情。但是南宋王朝,却没有一点的进攻、收复失地的迹象,仍是一味的逃离,享受一时的欢娱,这让李清照感到无限的迷茫,不知这种愁是何尽头,就更加显得凄苦哀愁。

五、国破家亡的忧国忧民之愁

1134年,金人再次南侵,李清照流亡到金华,这时对李清照来说,真可谓国破家亡。此时的愁,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出来的,在这里既有家愁,又有国愁,还有情愁。国将不国,生灵涂炭,百姓遭殃,而爱国情深的李清照,此时真是愁肠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百结,在这一时期,看其诗作: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是李清照在1134年九月避难金华,投奔当时在婺州任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婿李擢、卜居酒坊巷陈氏第时所作。在此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词来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在词作中,李清照既悲宋朝皇室的萎靡不振,慨叹大好河山的丢失,又以此来抒发“江山留与后人愁”的忧国忧民之情。

六、后继无人的无奈悲哀之愁

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如果能将自己的平生所学传授于后人,也是一件幸事。据说李清照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10岁,非常聪明,李清照很是喜欢,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料这个孩子却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顿感无限的悲哀,此时已是李清照的晚年,这时她的愁,可以说是所有愁的汇总。有国愁、有家愁、有情愁、还有平生所学无人继承之愁,同时还伴有一种孤独的悲哀感。于是李清照就写出了发自内心的那份呐喊,把自己的无奈、悲哀、凄苦等等集于一体,进行倾诉。这首词当然也让她在词的领域里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制高点。那就是: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力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词的开头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以此来抒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文章结尾以“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收,写出词人多愁并举,真可谓“秋风秋雨愁煞人”。
通过对以上的词作的分析总结,可以说,李清照在其作品中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己最终也成了愁的化身。但就是这些异样的情愁,却“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正如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王行升江苏省睢宁县高作高级中学2212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