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让孩子学习把握自己

更新时间:2024-01-12 点赞:10253 浏览:435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人是需要制约的,孩子也如此,虽然孩子年龄还很小,自我制约好像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制约的能力,只是有时不想制约或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而已,幼儿还小,不知以何做起,这就需要我们成人合理地进行引导和训练。由此,目前培养自我制约能力也日益成为学校教育及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我们应帮助孩子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幼儿进行行为识别,让其明白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行为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有害,有些行为对自己可能有害,但对别人却有好处;在一定的场合有些话能说,但换了地方有些话就不能说,通过生活中一些可感可知的事例,进行简单的判断与浅析,促其对美丑善恶的认识。然后,再不断地进行“知其所以然”的启迪,让孩子知道为何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道理。例如:午睡时,即使你睡不着,也不可以讲话,这样会影响别的小朋友。在游戏时,为了游戏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规则。这种教育久了,孩子心中的道德“天平”也就逐渐地形成了。
其次,要有意识地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严格地说,制约能力属于心理素质心理训练,一开始可以借助一些日常小事进行,比如:何时起床,何时就餐,何时到校,都应有要求、有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种规范的约束下孩子就会有意识克服自己的惰性,努力实现这些目标,然后,由这些日常小事进而扩大到社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强化。如在幼儿园,我们经常要求孩子注意环境卫生,瓜皮果壳要扔进垃圾筒,开始时,孩子在教室里能做到,渐渐地在户外活动时,也能把一些纸屑等带回教室的垃圾筒,孩子们都这样做了。这说明,经过训练,孩子的道德水准、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都有了显著增强。
对孩子而言,自我制约体现在对诱惑的抵制、对个性的制约、对依赖的制约、对情绪的制约等多个方面。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学习自律,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和策略。
言语教育法:通过成人的讲故事、谈话、讨论等方式向幼儿讲清一些简单的道理,帮助幼儿分清是非,辨别好坏,知道什么是应该做到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和应该怎样做,初步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提升幼儿的道德认识,以而使幼儿形成并巩固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督促和制约行为,如讲述故事《龟兔赛跑》,幼儿听后被乌龟那种坚韧的毅力所感染,都纷纷举手告诉老师自己也要像乌龟那样,做事要有始有终,碰到困难、遇到强劲的对手要有信心,意志坚定;小兔子虽然平时跑得很快,但是骄傲了就连最慢的小乌龟也比不过,所以做事只要有恒心,就能取得胜利。以而培养了幼儿战胜困难的决心,步行春游时,有些孩子走累了,他们会一边走一边说:“我要像小乌龟那样,坚持到底,才能胜利”。
榜样教育法:好模仿是幼儿期的一大特点,可以在孩子的生活范围内选择一些值得效仿也易被幼儿理解的范例和崇拜的榜样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爱哭的现象就可让他们和那些坚强乐观的孩子坐在一起游戏玩耍,这样效果就显而易见了。同时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做游戏时,幼儿最投入,通过游戏,孩子可以将学到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中,由此,我们常玩一些像《大风和树叶》、《红绿灯》、《木头人》等既有趣味又有规则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学会遵守游戏规则,逐渐学会制约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以而推动了自控能力的进展。
渗透教育法:自控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方面都可以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各科教育活动中去进行。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次,一位母亲发现孩子拿回幼儿园的积木,就告诉孩子玩具是幼儿园的,是小朋友大家的,应该放在幼儿园大家一起玩,如果每个小朋友都拿回家,那么幼儿园的玩具很快就会没有的。请孩子自己把玩具带回幼儿园放好。第二天去接的时候看看儿子放回去了没有,再坚持督促孩子做好这件事,那么孩子也会跟“摘葡萄”的孩子一样制约自已的。
学习把握自己,让我们的孩子具有良好的自我制约能力,才能使他们成为把握自己生活的主宰,以而拥有生活的和谐、事业的成功!
作者单位 陕西省白水县幼儿园
责任编辑 杨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