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魂呼唤情感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29884 浏览:142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作文教学革新常抓常新,论效果却波澜不惊。学生作文感情轻浅,内容空洞。语文教师肩负重任,要善于发掘写作教学中最深层的资源,触动学生的内心,点燃学生的情感,引领他们用灵魂呼唤情感,写出血肉丰满的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灵魂 作文情感 贴近生活 品味佳作 感受哲理
近几年中学语文教师有个共识:作文命题花样繁多,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寓言材料、名言材料、哲理小诗、漫画)作文;作文教学革新也不断翻新,但以实效上看,作文教学却死水一潭,甚至没有微澜。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立意构思随心所欲:随着作文形式和内容的不断“松绑”,在学生作文中滋生了一种随心立意的不良之风,以偏激逆反代替思维革新,以信口雌黄代替张扬个性。二是写作目的不上档次,甚至只为了完成800字,如此作文感情轻浅,内容空洞,低幼化,宽泛化,绝不是抒真性、写真情,作文成了与个体生命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
语文教师难免心生感慨,我们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挖掘各种资源:素材积累,范文浅析,升格指引,临场支招,可以说凡所应有,无所不有。遗憾的是天道不酬勤,学生作文水平仍维持原状。
我认为那是教者有心,写者无情,尤其是没有感动自己进而感动别人的真情,失掉了写作的真魂。
而缺少真情的最根本的理由是学生对生命的内涵缺少关注,对生活缺少用心体验。作为语文教师来说,我们没有挖掘到写作教学的最深层的最有价值的资源,没有真正成为生命意识的点燃者与培植者,我们自己是导致学生作文游离于情感之外,而自己身处尴尬的罪魁祸首之一。
作文本就是一种思维和情感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几千年前的孔子凭着一份“木车的”,走向未知的远途,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他因而也被有识之士评价为“政治家和诗人”的集大成者。那么,我们若能使学生在作文中喊出灵魂,对接情感,岂不也拥有了巨大的能量资源——?学生写出的东西定会有个性,有亮点,有锐度。
那么,如何挖掘这种无形却巨大的资源,找到好作文的源头活水呢?
有这样一则材料可以给我们启迪:
一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弗里茨·克莱斯勒在一家乐器店偶然看到一把绝色的小提琴。他一见倾心,无奈钱不够。等他拿了钱再赶回乐器店的时候,那把小提琴已被一位家买走。
克莱斯勒心有不甘,辗转找到了买家的居所,想要说服他把小提琴转卖给自己。可是那位家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藏品,不想拱手让人。”克莱斯勒于是向主人提出了一个请求:“在把它的生命交付寂寞之前,能否让我用它拉最后一支曲子?”
他的要求得到了主人的许可。当哀怨的琴声如诉如泣以琴弦上倾泻而下的时候,家被这动人的琴声惊呆了,激动地说:“这把琴应该属于你,我没有权力把它据为己有。只有你才能赋予它生命,才能让世人听到他灵魂的歌唱。”
小提琴以灵魂深处发出的声音打动了家,而提琴的灵魂的唤醒,生命的赋予靠的是演奏家用心用灵魂展示的演奏技艺。所以学生就像小提琴,语文教师就应该是演奏家克莱斯勒,作文教学必须以情感调动情感,以灵魂塑造灵魂。让学生作文以灵魂深处发出呐喊,具体策略如下:

一、生活情境的利用

作家刘墉曾说过:“我以不认为自己的文章写得好,它们只是说我的心,我的情。我常一边写,一边落泪。于是,我告诉自己,管它好不好﹗至少,它感动了我自己。”生活是人生的大舞台,是教学的大课堂,永远是最鲜活灵动的,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要想使学生的作文鲜活灵动,血肉丰满,首先以养成教育阶段开始就指导他们贴近生活,调动感官去观察感受,去品味感动,去表达抒写它的阴晴圆缺,悲欢离合。这才真正做到了把写作者当人,把作文当作是人的生命活动。

二、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

朗吉弩斯说:“文章不仅打动听觉,而且打动整个心灵,所以把人凭资禀和修养本来就有的那些文词、思想行动以及美与和谐都鼓动起来,通过文字本身的声音的错综复杂的联系,把作者的情感传到听众心里,引起听众和作者的共鸣,就这样,通过由文辞建筑起来的层构,作者能把我们的心灵完全制约住,使我们心醉神迷地受到文章中写出的那种崇高、庄严、雄伟以及其它一切品质的潜移默化。”我国古今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佳作如林,在这座珍贵的宝藏中,澎湃着壮阔的的情感波澜: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的《离骚》;司马迁含垢忍辱而成的《史记》;李白仕途不顺,杜甫忧国忧民而成的唐诗;苏轼于官场失意而于文场决胜的三赤名篇;曹雪芹字字皆血,十年辛苦铸就的旷世奇作《红楼梦》;被亲情细节触动的朱自清的《背影》;卑微的私欲在美的光耀中失色的扩大真善美心灵空间的杨朔的《荔枝蜜》;支撑于母爱的艰难伟大与噩运抗争之后涅槃重生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引导学生走近这些人,走近他们的作品,走近他们的情感世界,随他们的灵魂跃动,用他们的情愫濡湿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对情的抒写。

三、哲理感受教学

名言名句本就是生活内窥后的提炼升华,凝聚着对生活的感动,对现实的洞悉,读之品之可调动学生泉涌的情感。正如汪国真的《雨的随想》:“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比较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借此,学生会捕捉到自然界的事物与主观情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而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通过自己的感情体现生活。
又如闻一多的《色彩》:“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以绿给了我进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张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以此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我更爱它的色彩!”这样的哲理认知足以让学生放下虚浮,触摸生活的脉搏,写下灵魂的呐喊。
总之,作文就像刘勰《文心雕龙》中说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作文并非无情物,其核心,是一个“情”字,凡是有感于事的时候,写出来的东西,必定会爆发出引人共鸣的火花。所以我们应让学生明白,作文应该通过什么来感动人,并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首先有感于相关事物(包括具体的、抽象的),然后饱含着人情、真情去写,使所写记叙文感情充沛,议论文澎湃,达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读者的目的,使其一同高歌,一同欢笑,一同悲伤,一同激愤,一同沉思。
这样,才有可能给作文教学以新的前景,新的希望。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市涞源县第一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