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科书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04 点赞:10429 浏览:446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初中历史教科书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中考历史命题的基本依据。由此,初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和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提升历史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科书;运用
1992-7711(2012)16-055-1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注重抓实学生历史基础,常常告诫学生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一句空话。教学中笔者始终贯彻执行自定的“抓双基,读课本,扣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促教学”的原则,认定教科书为第一手资料,善待它,充分利用教科书来完成教学中的各项任务。那么,如何运用好初中历史教科书呢?
一、读目录
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是教材最简要的线索。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可借助它掌握人类历史进展的重大阶段即历程及重要线索、阶段特点和看出并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因果联系。由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是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举一纲而万目张”,以掌握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基本系统;二是要引导学生琢磨各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每一课在单元中的地位,以把握历史事件的特点和历史进展的逻辑联系。如教学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个单元,通过阅读目录,学生应了解本单元共8课,每一课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课,叙述隋朝的政治经济概况;第二、三课叙述唐朝的政治经济概况;第四课介绍隋唐时期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出现及影响;第五、六两课叙述隋唐时期的对内民族政策,对外国家交往的概况;第七、八两课叙述隋唐时期辉煌的文化。整单元以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民族联系、国家交往、文化生活六个方面介绍隋唐时期,每一个方面都体现着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特点。
二、读导言
每课标题下导言框内的文字往往是介绍内容中的典型历史事件、建筑遗迹、中外时代背景比较揭示、内容提要等等,是学习的历史线索的归纳概括,认真阅读,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
三、读课文
课文是学生的精读部分。现行教科书的正文大多以“叙事为主,兼有议论”,同时,还附以史籍节选、诗、词、曲、民谣、名言、对联、小说、数据表格等文献资料。但其行文间“有线索、有重点,有史实、有结论”。由此,阅读教科书必须做到:史论结合,理清层次;提练要点,推敲字句。具体说来,包括课文的叙述策略和层次安排,注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语言文字中找出表示历史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进展的句子及前因后果的句子,对历史事件评析或历史人物评价的句子,以及名言警句、关键性词语等,以而学会正确系统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抓住历史线索,贯通历史知识。
四、读图表
1.有图必读。主要包括弄懂图例符号的含义、识别历史地图的方位、注意历史沿革和古今地名变化以及古今异译和中外异称、比较相关的历史地图等不同要求的内容。如今天南京、北京、台湾等古往今来名称的变化,中国近化史上被迫开放的商埠中哪个处于最东、最西、最南和最北?
2.有图必析。主要通过要点、坐标、组线、方向、象形、线索、浓缩、图形等策略在图中或图旁加注、浅析,把课文和图形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浅析《新航路的开辟》图可设计题目:下列哪一个人物的活动与“太平洋”一词在有关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答案:D)。
3.有图必记。主要是通过复描、涂色和填注的策略,形成深刻的印象,达到“按图理意”或“按文绘图”的目的。
五、读注释
注释是接着对正文内容所作的提示、说明、解释和补充。阅读注释可以加深理解课文,拓宽知识视野。现行教科书,注释多达几百条,内容涉及广泛,但其目的都是为正文所服务。由此,阅读注释必须结合课文的图文。如教学“拿破仑和他的帝国”有一条注释:《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体现其资本主义性质,以而进一步阐述拿破仑帝国的资产阶级性质。
六、读习题
做习题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最系统、最经常的实践活动。初中教材习题分两类,一是穿插在课文中的“动脑筋”深思题,是以形成、巩固、进展知识和提升学生智能为主要目的设置的。一是课后练习题,具有评价、反馈、预测和鞭策的功能。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应明确教材的重点,带着习题读书和听课;回忆教材的内容,带着习题复习和深思。

七、读自由阅读卡

自由与读卡是教材中针对每课内容介绍的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历史知识,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指导学生阅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
八、读年表
历史年表是附录于教科书之后的纪年表和大事年表。年表与目录前后呼应、互为补充。其特点是“系统连贯、概括全面、简洁明了、要点突出”。体现了历史事件的顺序联系、内在联系和进展规律。由此,教师阅读年表:一要抓住具有历史里程碑性质的关键年代,如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而教材正文无此内容,这是对教材的补充;二要注意每一章、节中有哪些人物和事件列入大事年表,列入了大事年表,就表明了它是教材的重点,教学中应予以足够重视;三是要将古今中外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分门别类,综合比较,如与罗马帝国同时并存的我国汉朝以及两大帝国相互之间的交往;四是在理解和掌握大事年表的基础上,用尽可能简洁的语句介绍大事年表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教学世界历史第12课《美国的诞生》时,通过阅读年表,注意“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的大事年表表述,整体把握美国独立战争的历程。最后,可以让学生编写一些专题年表,如“历史上的变法”,以培养归纳、概括以及观察、浅析和解决不足的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