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访中小插曲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2223 浏览:58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1-0568(2012)25-0188-02
王国维说,“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离开绣林小学不知不觉已有八个年头,这次回到学校,原来的同事们津津乐道的是现如今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比”“访”活动,即“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比”,就是比师德、比师能、比业绩;“访”,就是访家长、谈学情、听心声;且不管这一提法有无新意,但我完全被她们全身心投入的热情所感染,被这一活动折射的教育作用所吸引。教师教育的智慧与理念往往来源于教育的真实片段,这样的片段在绣林小学的“比”“访”活动资料汇编中俯拾皆是,一师多例,一案一思,或清新灵动,或沉吟哲思,引人入胜,知微见著,就让我们以其中的一则家访记录——《我的表扬成了伤害》来感受这一切吧。
毫不夸张地说,我在绣林小学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总是毫不吝惜我的表扬。
按照我改卷的习惯,总是先挑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的试卷来改,这次也不例外。当我改到凤的试卷时,前面爽心悦目,后面满以为有更大惊喜,相反却让我吓了一跳:她居然没有写作文,只是在该写作文的地方打了一个非常沉重的省略号。我找到凤想问个究竟,可是无论我怎么问,她总是一声不吭。于是,我决定去她家看看。
踏着夕阳的余晖,我来到了凤的家。她的奶奶热情地接待了我。在凤的家狭窄并有些阴暗的客厅里,我看到了些许温馨:墙上贴着凤的很多奖状,屋子里收拾得很整洁。虽然没有像样的家具,可是一盆吊兰却充满生机,绿得可爱,特别显眼。奶奶说那是凤精心养的。凤很有礼貌的和我打过招呼后,就关上门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去了。我向凤的奶奶说明来意并问凤最近在家有没有反常情绪。没想到奶奶的一番话让我目瞪口呆。
奶奶说凤的爸爸妈妈都没有读多少书,找不到好的单位,只能在外面打工,挣的钱也不多,家境并不宽裕。幸而凤以小就很懂事,以不与别的小朋友攀比,在学校又听老师的话,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以未出现过像我说的不写作文的情况。我知道老师和我们家长一样都是为了孩子们好,不会伤害他们的。可是孩子还小,有时不能理解老师,他们的想法和大人不一样。凤最不喜欢别人说她是留守儿童,怕其他同学看不起她。您在批评其他留守儿童不完成家庭作业时,您说“凤也是留守儿童,她为什么不像你们,每天的家庭作业都完成得十分漂亮。”您是在表扬她,可是她……
一下子,我恍然大悟,这次的作文题目是《我喜欢的老师》。对她来说,也许是没有所喜欢的老师,或许更多的是喜欢的老师却深深地伤害了她,让她满腹委屈,只好以省略号来代替。我才意识到,我的表扬在不经意中伤害了一个学生。如果我没有家访,也许仍在抱怨她为何突然反常。如果其他像我一样的遇到类似情况的教师,不问青红皂白地把学生批评一顿,以此学生的怨气越来越大,甚至放弃了学习,那造成这种教育不幸的责任又应该由谁来承担呢?感谢这次家访,它让我发现了自己无心犯下的错误,并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弥补我的过错。
敲开勤的家门,他好像有点不欢迎我。勤热情厚道的奶奶打破了有些尴尬的场面,又是倒茶又是削水果,奶奶和我聊了一些家常话,勤坐在沙发上始终一言不发,仿佛雕塑一般。当我们转换话题谈到勤时,他似乎有些不安起来。我问勤今天的听写作业是否完成时,奶奶抢先说话了。她说今天特意问勤有没有听写,勤很不耐烦的告诉她说没有。奶奶大声指责勤,勤默默的低下头。勤曾经告诉过我,只有他和奶奶俩在家,奶奶不识字,每次听写都是勤告诉奶奶要听写的词语,奶奶先背下来,再给他报听写。祖孙俩的这种做法深深的感动了我。勤今天为什么不愿做听写练习了呢?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勤带着哭腔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你在批评何子豪他们不完成听写作业时,是在拿我做例子表扬我,可这也是间接告诉同学们我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只有奶奶和我相依为命呀,我不希望别人知道我是没有爸妈的孩子。”说到这,勤已泣不成声了。
我懂了,我全懂了。平日里,勤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长得高高大大、虎头虎脑的男生。他那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特别好看,只是眼神里时常会有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淡淡的忧郁。他们家是以农村搬到这座小城来的。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父母又各自有了新家。父亲在外做生意,每月按时汇些钱给勤,但很少与勤见面,勤有些孤僻倔强,有时还有些叛逆。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境遇的孩子,我怎么能拿他与奶奶相依为命的经历作为典型而大加表扬呢,这不是在往伤口上撒盐吗?究竟是让同学们去学习他,还是去可怜他,甚至是去嘲笑他呢?
我把勤搂到怀里,柔声对他说:“乖孩子,对不起,老师错了。老师有心表扬你,却无意中伤害了你。”不知道为什么,勤在我怀中哭得更伤心了,我不知所措,只好对他说:“其实,你爸爸妈妈经常打电话询问你的情况,只是老师忘了告诉你,他们是爱你的。”勤问:“真的吗?老师,我爸爸妈妈还爱我吗?”我点点头。
我这善意的谎言,能抚平他内心的创伤吗?
对身边的好人好事与典型事迹我们常常未经深思就不加甄别的拿来作为教育资料运用于教育中,这几乎是大多数教师习以为常的通病。可是通过这两次家访,我才明白,表扬作为一种激励方式应该顾忌学生的感受。但愿类似的表扬不再发生,让孩子真正生活在阳光之中。
现如今在教师中非常盛行“孩子是在表扬中成长的”的理念。表扬是一种学生行为评价策略,是对好人好事的公开称赞与肯定,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常被教师们奉为法宝。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述表明,表扬是一种个人尊重的需要,所以可以将其归属于激励教育的范畴,但与赏识教育有别。表扬是不是一定就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深思的不足。我不知道留守学生应不应该归入社会中弱势群体之类,但在学校教育中确实把他(她)们当成了弱势群体。往常我们总是用一些弱势群体奋斗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可有谁曾想到孩子那敏感脆弱的心灵会受到伤害,他们不愿意把自己心中的隐秘,甚至是内心伤痛展示在大家面前来博取那一点可怜的掌声。由此,我们作为教师就有责任去呵护那颗幼小容易受伤的心灵,守护儿童成长的秘密,即便表扬也不例外。以凤和勤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表扬运用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甚至适得其反。表扬是一种技术,需要我们掌握技艺、运用理智;表扬更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把握时机、潜心修炼。教师必须关注表扬的适切性不足,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到真正关心、因人而异,才能发挥表扬的作用,达到运用自如、因材施教的境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