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高中古诗文教学漫谈相关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21102 浏览:949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课程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后,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许多优秀古诗文篇目。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陶冶性情,提高道德修养”等要求。但在古诗文教学实际中,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要求落实不到位。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只有尽力改正这些不尽人意的方面,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和兴趣、教师本身素养的提高、氛围的创造与烘托等方面入手,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完成古诗文教学任务。
【关键词】古诗文;对策;兴趣
在学校艺术节的诗文朗诵比赛中,发现在参赛的二十几名同学中,只有两名同学朗诵的是古诗文,其余全都是现代诗文;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不喜欢古诗文,上课听得恹恹欲睡,背诵只是囫囵吞枣,为了考试。老师教授古诗文也是生吞活剥,也没多少兴趣。古诗文究竟怎么了?我们怎样教授古诗文呢?

一、古诗文教学目前状况

(一)学生不愿学

进入高中,高中教材选编增加了古诗文篇目,数量大大增加。学生普遍感觉文言诗文很枯燥,上课没动力,认为考试不考课本上的题目,只是背背而已。再加上社会进展的影响,各种影视快餐文化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冲击。古诗文远离学生的生活时代,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对古诗文的共知进展要求。

(二)教师教的很累

应于考试的压力,教师侧重于考试能力要求,课堂侧重考练设计,少了审美的训练。知识的枯燥,也影响着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课堂上少了朗朗的读书声,代之以条分缕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审美鉴赏能力的高要求不能很好落实,高考得分低。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目标“感受?鉴赏”中,把“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作为目标之一;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把“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与恰当的评价” 作为目标之一。在上述目标要求当中,对于落后山区的高中生来讲,应该是有一定难度。

二、多层面浅析

以上情况,若追根溯源的话,可以以以下几方面考虑:
1.大学教学培养能力、内容与社会进展要求相脱节。在现代大学教育内容中,特别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缺乏诗歌朗诵的专项指导,这应该是不足之处,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如何去朗读。古诗文教学如果脱离了读这一根本法宝,诗文的韵味美、意境的美就会感受不到。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就成为空谈。指导人都没有这种能力,怎样去指导学生呢?古诗文教学就有着了“缺憾美”。
2.教师能力层面的单一性。具备良好诗文朗读能力的教师匮乏。大多数语文老师在上课时,不能声情并茂的去朗读,首先就没有了审美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受到影响;教师自身缺乏审美素养能力,缺乏古诗文素养,没有一定的文言功底,不能做到厚积薄发,深入挖掘诗文本身的美的意境。
3.诗文内容与学生学习要求的错时性。大多数诗文时代久远,很多时代的情况和现代相差很大,学生不能设身处地的结合自己情况去领会,缺乏感同身受的体验,认同感不强烈。再加上山区孩子读书积累、感悟能力的影响;学习古诗文的策略教学论文单一,除了背就是背。学生背诵目的也很单一,就是为了高考古诗文默写和写作文素材运用,很难和自身素养谈到一块,认识的局限也就限制了学生学习要求的高度,离完成《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相关要求有一定距离。

三、解决对策

(一)激发学生热情的多途径

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和兴趣,应该是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去学,愿意去学,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学好的可能和前提。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可以以课堂互动、课下活动的拓展着手。每日上课前三分钟,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检查背诵和积累。课堂引导学生品味鉴赏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声情并茂的去读,通过读陶冶学生的性情,在诗文所塑造的意向、意境中感受、感悟人生情感,体验真善美。课下第二课堂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进行记忆能力考查的默写竞赛活动;诗文朗诵比赛活动;还可以以创作角度进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写古诗等方式培养兴趣。

(二)教师本身素养的提高

时代的进展,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各种能力。新时代的教师,在专业领域是探讨型的教师,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应该是具有相应能力要求,可以说是杂家,无所不晓。譬如京剧进课堂,语文老师如果会唱京剧,对教学会有一定帮助。
以诗文教学来说,教师具备一定的诵读功底,肯定对古诗文教学有帮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有相应的较高要求。
而且,以学生进展要求来看,社会的进展,给学生提供了掌握知识的不同平台,他们掌握的知识信息远比以前时代同龄人掌握的知识信息要多的多。教师具有的知识量和范围要更丰富、更广,才能有活水和几桶水的储备,才能指导学生向更高处进展。

(三)氛围的创造与烘托

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推行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素养和审美等能力。但作为社会,也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和重任,创造良好的全民学习古诗文的氛围。以此影响学生。每个人都拿起国学经典,去品读,去涵咏。比起单靠学校的单兵作战,社会的合力效果要好的多。那就会突破仅仅就学生学文言诗文,考文言诗文这单一层面要求,而会向更高层次进展。
无论是弘扬传统文化,还是就单纯的教学考虑,都应该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进展他们相应的能力,完成人格、思想等的积极影响,以古诗文中汲取到有益的营养成分,这才是古诗文教学的根本所在。这是每个中华子孙的义务与责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