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能,“元素第1电离能”教学实录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26423 浏览:1204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了“元素电离能”的教学:“化学史话”引出“电离能”,“理由情景”构建“元素电离能”的知识系统,回归、总结元素周期律。浅析了每个教学的设计意图,探讨了教学的新途径。
词:元素电离能;教学实录;教学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2)5–0044–04中图分类号: G63

3.8文献标识码: B

1 教学背景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特点是“知识抽象、论述性强”,既生动的内容,又很难安排有趣的实验,是教师空洞难教的模块。加之,模块知识点在教学大纲里要求并不高,无需加深。,就导致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会就知识点讲知识,将内容和规律告诉给学生。这样,和论述简单地以课本搬到学生记忆中,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实践中以学习“元素电离能”这一教学尝试,让学习的课堂同样焕发生机,既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
(1)在必修化学的上,理解元素周期律;元素电离能的和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电离能的简单运用。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浅析推理能力。
(3)在探究中,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
3 设计流程
4 教学

4.1 一:化学史话——引出“电离能”

师:众所周知,以前把稀有气体称之为惰性气体,为稀有气感受有称呼呢?
生(异口同声):它们的性质很稳定,反应。
师:是的,以前都稀有气体是反应的,直到1962年英国化学家巴特列在室温下次合成出的Xe的化合物后才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了的。巴特列实验了强氧化性的PtF6(g)将O2分子氧化成O2+,以而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他考虑到Xe 电离电子(变成Xe+)所吸收的能量,与O2电离电子(变成O2+)所吸收的能量非常相近,了模仿O2 的这一反应的探讨,成功地合成了Xe的化合物。
在公开课,原本的设计是将Xe与PtF6反应的产物“O2PtF6”给学生,这样使典故的内容相对完整。后来在磨课的时候,组内同事一致要删减,是学生并学过配位化合物知识,次接触O2PtF6这类化合物,会感到突然,加上对离子O2+、PtF6-中元素化合价的陌生,很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惑,要让学生解除这些困惑,就得花时间,这样就会造成教学重心的偏离。公开课时,干脆避开化合物“ XePtF6”,并在投影“电离—电子—吸收—能量”字的地方用黑体字加深,这样更本节课的。
师:巴特列了诺贝尔奖,他的成功之处是首次合成了稀有气体的化合物,更的是,开辟了新的探讨方向,比较电离产生的能量相近来合成新物质,将能量称之为“电离能”。
设计意图:为要提到稀有气体?用关于稀有气体的化学典故来引出“电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稀有气体的稳定性为下面引导学生理解电离能的特殊性埋下伏笔。
[PPT]展示:元素电离能定义“是指使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气态阳离子,克服来自于核电荷的引力而消耗的最低能量。”
师:原子失去电子时,吸收还是放出能量?电离能了原子还是失去电子倾向的大小?电离能越大,表示原子失去电子的能量越多还是越少,原子越难还是越易失去电子?
设计意图:理由层层深入,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地串联在一起。
电离能的在教材中并出现,教材中仅出现的是电离能的,设计教学的时候,在这里将电离能的呈现给学生,并地讲解并画蛇添足,还是比较恰如其分的,既起到承上的作用,又为电离能的做了个良好的铺垫。这样,后面电离能的的引入就顺水行舟,并且讲解也无需再浓墨重彩了。关于电离能定义中出现的“气态”“最低”两个限定词的处理,备课的时候,大家商量视而不见的。新的引入科学性和完整性的,但也不必过于纠缠,点到为止就行了。

4.2 二:理由情景——构建“元素电离能”的知识系统

4.

2.1 创设情境:让学生探讨电离能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PPT]展示:元素电离能定义“是指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
[运用]
1、已知1 mol M(g)-e-→M+(g) 时所需的最低能量为738 kJ。则M元素的I1=
2、已知钠元素的I1=496 kJ/mol。则1 mol Na(g)-e-→Na+(g)时所需的最低能量为
如何突破这节课的教学?是教学设计的。最初设计的教学流程是在引出元素电离能定义,就将书本上的元素电离能的图示展示给学生看,图示会清晰明了地将元素电离能的大小呈现出来,接着让学生总结其周期性变化规律突变性规律,再解释规律的理由,让学生简单的练习与运用。这样的思路很顺畅的,简单的,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角度来说是达到较好的效果的。,这样设计的教学,总使感觉缺少了……思前想后,感觉是,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让记忆犹新的。
为此,另辟蹊径,尝试着要让学生探究规律。
[PPT]展示:碱金属元素电离能
师:为碱金属元素Li、Na、K、Rb电离能会逐渐减小?
师:你们,这里是因素在影响元素的电离能大小?
那么,怎么引导才能让学生周期性变化规律?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学生在这里会将元素的电离能与所学元素的金属性同化,为此,设计了用碱金属Li、Na、K、Rb电离能呈现的递变性,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以而更原子半径是影响元素电离能的因素,再半径的周期性来探讨出电离能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影响电离能的因素,顺利地了元素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4.

2.2 巧设“陷阱”:使学生引发认知冲突

师: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来推测元素电离能的大小变化规律,绘制3~18号元素电离能变化示意图。
[PPT]展示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示意图(略)。
说,影响元素电离能的因素较多,在学生寻找到原子半径这一因素的时候,教师也强调了这一点,对影响因素避而不谈,有意的。这里PPT又展示了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示意图,更是有预谋的。其用意是在加深学生头脑中原子半径对元素电离能的影响的印象。这样,既强调电离能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又在为后面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电离能的特殊性设置“陷阱”。
[学生] 学生交头接耳,很新奇,一起讨论、纷纷动手绘画,课堂气氛很活跃。
[教师]待同学们都画好,PPT展示学生们画的比较典型的示意图如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浅析图示,讨论对错,总结理由,这样强化了元素电离能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经过上述的教学,当数的学生都自对元素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有了个正确把握的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用PPT展示3至10号元素电离能大小变化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电离能图示。鲜明的区别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形成疑问,产生了浓厚的求知。头脑中会形成“为电离能和总结的不同?是影响元素电离能的仅是原子半径?那还有哪些因素呢?”等诸如此类的理由。
4.

2.3 突破瓶颈:让学生认识电离能的特殊规律

师(趁热打铁):有短周期元素中,哪族的电离能显得?
生:第IIA和第VA族
师:正确的。为这些族的元素显得与众不同,电离能偏偏比其右边的元素要大一点?
生(交头接耳,不知所云)。
师:看来把大家难住了,暂且把它搁置一下。(微笑着)大家先看看书上图表,找找同一周期中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生(异口同声):稀有气体。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稀有气体原子的电离能最大,也说它们在同周期中最难电离出电子,为呢?
生:稀有气体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师:的确,稀有气体原子电子排布的稳定性是决定稀有气体电离能的因素。请大家书写He、Ne、Ar、Kr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再书写周期Mg、P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比较一下,你们以中了启发?
设计意图:将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困惑当作疑难病症的话,设置的“稀有气体的稳定性”,在这里起到了药引的作用,它将学生的思维导向了影响元素电离能大小的另一因素——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稳定性方向上去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学生会豁然开朗,顺利地当电子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半满或全满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元素的电离能。
师(总结):今天的探究,使大家认识到了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也了原子半径和电子排布的稳定性会影响元素电离能的大小。其实,影响元素电离能的因素还有,元素电离能的大小并单一因素在影响,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随堂练习]
理由1:判断下列元素电离能的大小:
NaK;ON;NP;FNe;
MgAl;SP;ClS;ClAr。
理由2:将下列元素按电离能由大到小的排列。
(1)KNaLi ; (2)BCBeN;
(3)HeNeAr ; (4)NaAlSP。
设计意图:对本堂课的的知识及时巩固。
4.

2.4 不断推进:完善元素电离能的认知构建

[PPT]展示:电离能“是指+1价气态离子失去电子形成+2价气态阳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称为元素的电离能,用I2表示。类似用I

3、I4…表示元素的、四…电离能等。”

理由1观察浅析下表电离能数据回答理由:
(1)Mn元素电子排布式为 ,
(2)Fe元素电子排布式为 ,
(3)比较两元素的I

2、I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电子难,,你的解释是 。

师:电离能大小表示元素气态基态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还是元素通常价态易有着的因素。
设计意图:题目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进展了学生对元素电离能的认识,深化了学生的思维,完善了学生的认知。

4.3 三:语言渲染——回归、总结元素周期律

师: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变幻多姿。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以远古就开始探寻:是物质构成了如此多彩的自然界物质?(稍顿片刻)是元素周期表上仅有的一百零几种元素,这无不让人惊叹,自然界造物的精彩!更神奇的是,不管外界多么变化,这些元素的原子坚守的是那份不变的永恒的规律——元素周期律。
[PPT]展示:元素周期律“科学实验探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这些性质有: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元素的电离能等……”。
5 专家点评
的建立,了学生前学习经验,使学生简单地把以课本搬到记忆中,与原有知识的比较中新的,并在实践的上不断修正,比较中加深理解,更于知识的掌握。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顺畅,知识的呈现水到渠成,教师了创设理由情境,巧设“陷阱”,突破瓶颈,层层递进的方式,完善了电离能的认知构建。教学了学生讨论探究,教师引导,解决理由的策略教学论文,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课堂气氛活跃,迭起。教师巧妙地设计,带给了学生难忘的体验,知识系统必定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6 教学感想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内容已经决定了其教学的难度,摆在教师面前回避的事实。,在教学中,只要精心备课,以学生的理解层面出发,选择的教学策略教学论文,优化教学对策,化繁难为简易,化抽象为,化枯燥为生动,同样使教学多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献: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