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18794 浏览:830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代课程论述认为,教学并非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文本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决定学习内容、建构知识的过程,而这实际上也是开发、创生课程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课程”。当我们整合“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建构现代化的“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系统时,在观念上超越传统的“制度课程”,充分关注“教学课程”是十分重要的。按照“教学课程”的观点,课程标准是的课程文件,它规定的是学习领域而不是科目,它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限定的教师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材仅仅是达成课程标准的,它只起着参照物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体现“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一、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处理。

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数学生活化给传统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好象仍进了一块石头,泛起朵朵浪花。
1、计算教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解决实际理由的过程中去探讨计算,能够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气 盎然。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组肯德基商店推出的套餐,让学生为自己和妈妈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由此让学生提出理由,并列出诸如6+9、6+25、20+10、20+18、25+27此类的算式,简单的题目老师通过让学生口算与说理解决掉,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探讨探讨,通过学生摆小棒说理、交流展示计算策略教学论文等形式逐步掌握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获得基本的算法。这样的课,不但让学生经历了计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理由的全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践证明,赋予计算教学内容更多生活气息,使计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沟通,与学生的经验沟通,与解决实际理由紧密结合,就会使抽象的算理易于理解,繁琐的策略教学论文便于掌握。
2、运用题教学:新课程中的运用题教学不再分类型,不再单列,而注重培养学生以生活理由情境中提出理由、浅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上《金色的秋天(用数学)》一课时,通过“捉迷藏”、“荷叶上的青蛙”、“树上的柿子”等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理由、解决理由,以此探讨形成“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用题的解题对策。
新课标强调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以解决理由的能力。作为数学老师,应善于捕捉并挖掘学生生活中丰富的数学信息,使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感悟数学。例如在一次周五的数学活动课中,教师发现班内学生缺了好多,在了解情况后,顺势推舟让学生根据“全班56人,参加运动会选手训练的有7人,参加校园小歌手训练的有8人”这些信息提出理由。学生根据所学的分数(百分数)运用题,很快提出很多理由:1、参加校园小歌手训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参加运动会选手训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3、参加校园小歌手训练的人数比参加运动会选手训练的人数多百分之几?4、参加运动会选手训练的人数比参加校园小歌手训练的人数少几分之几?5、还剩几分之几?……课堂引用的素材鲜活亲切,学生自己提出理由、解决理由,兴趣盎然,气氛热烈。
3、统计教学:统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策略教学论文。课标中一再强调要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运用到了静态统计和动态统计,把统计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如有的教师根据学生爱好统计喜欢的颜色、喜爱的花朵、爱吃的水果;有的教师根据活动、评比需要组织学生统计三好生得票数、小红旗竞赛情况;有的根据生活内容统计十字路口来往车辆等等,使学生在统计中发现理由,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探讨解决理由的对策,进而感悟统计的作用。
4、图形认识与计算教学:在图形认识中,我们都可以以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等。在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一样可以以生活原型入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教学中,教师以生活引入,用课件演示了这样一个生活理由:一块长方形地里种着青菜,公鸡要吃菜,你能否想办法不让鸡吃菜?学生想出用围篱笆的策略教学论文后,教师追问:篱笆需多长?它的长度和菜地的什么有关?以此引出周长,为探究周长的计算策略教学论文作好铺垫。

二、教材内容的活动化处理。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以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学习经验创设解决实际理由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
在六年级总复习中,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完成房间装饰的任务:先测量自己住的小房间的长和宽,用学过的比例尺画下来,然后到建材市场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地砖,测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一下,用这种地砖铺地需要多少块?一共要花费多少元?并在四周和屋顶涂上涂料,了解市场上自己喜欢的涂料每平方米的用料量,计算一下大约需多少涂料?多少元?这个活动促使学生走向社会,在解决理由的过程中更加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实际理由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解决实际理由打基础的。通过解决实际理由,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数学知识。例如,小学一年级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模拟买卖物品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回收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一名学生拿一元钱买一块单价是5角的橡皮,售货员应该怎么找钱?怎么找最简便、快捷?这个理由涉及到人民币的换算以及组合、认识人民币面值,售货员现有人民币各面值的数量等理由。诸多实际理由需要学生去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解决。通过这种模拟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及其进率的认识和理解,又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
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理由,收集、选择数据,引导学生去自己解决理由,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理由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理由能力的好策略教学论文。另外,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形式收集、记录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有意识地接触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解决理由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中只有还原教材的生活本原,使教学的内容不仅贴近,而且融入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扎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以此不断增强数学运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达到全面、和谐地进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