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走进生活让语文更精彩写作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6076 浏览:209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最终能在工作、生活中恰当而熟练的表情达意,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以而使封闭的、拘泥于教室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生活化的教学,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使以革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语文 途径
陶行知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当代语文教育家魏书生早在前几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大语文教育”观点: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积累语言。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也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这无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方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
那么,怎样才能架起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精彩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寻找与社会生活的切入点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与社会生活的切入点。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直接来自于生活,有的课文内容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只是他们常常熟视无睹,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就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课文,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如在学习《胡同文化》这篇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广泛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获得关于文化的一些直观认识。学生们通过观察,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等。课文上完之后我还要求他们根据远安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远安人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去考察远安文化。最后,一部分同学得出了远安人民风淳朴,安于目前状况,易于满足的结论,他们认为,远安虽地理位置偏僻,但环境幽雅,有山有水,是一处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而且这里的人吃的是莲花贡米,喝的是鹿苑贡茶,过着神仙般的日子,自然有没有什么更高的物质追求,也不太愿意离开这块风水宝地,长期以来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前面所说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这样,让学生以外延方面认识了文化,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本质特点,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去领悟《胡同文化》的内涵。又如在教学科普作家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特地买了几斤鲜荔枝,每个同学发一颗,先触摸其外壳,仔细观察其颜色、形状,然后再剥开壳,观察壳内的花纹和紧贴壳壁的薄膜和果肉的颜色,品尝果肉的味道。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自读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并很快把握住了课文内容。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以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二、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生活

我们的很多语文老师往往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学生由于种种理由,好久没有来上课,但到考试的时候,他的语文成绩也不是很差。这是因为语文知识不仅有着于课本上,课堂之外更有广阔的语文天地:墙上的海报,报纸上的讣告,电视上的广告……无不给人丰富的语文营养。这个学生虽然没有来上课,但在平时的生活中,他可以通过读书看报,与人交往等不同的形式来学习语文。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意精心组织开展语文活动,使其成为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曾经做过也正在做着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坚持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3分钟演讲,并要求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以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和困惑,如生态环境理由、官员腐败理由、社会中黑恶势力理由、同学联系和男女交往理由……我在其中予以点拨和引导,以中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的能力。又如组织每周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针对现在很多学生厌学一心想出去打工的念头,我利用一次放寒假的机会,给他们布置了一项社会调查任务,要求他们在假期里采访那些在外打工的亲朋好友,让打工者畅谈打工经历或者感受,然后由学生形成文字并写出自己的看法。结果假期结束后把学生的调查报告收上来一看,绝大多数学生在他的报告里表示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量,只有现在学好了本领,将来才能在众多的打工者之中立足。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端正了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社会

中学生就其平面生活而言,显然是狭窄有限的;但却可以通过书籍这个秘密通道,打破时空的限制,穿梭古今,漫游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达到语文最大层面的延伸。广泛阅读,对学生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要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觉主动阅读的习惯,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用于阅读,早晨读课内范文,茶余饭后浏览报纸、杂志,假期阅读长篇名著。丰富的阅读对象,带领学生接触古今中外丰富的生活,生活中种种具体生动的形象进入作品,而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又有无数的自我创造与感悟。《老人与海》让学生体悟到了生活中需要坚忍不拔、勇敢奋进;《巴黎圣母院》让学生感受到了十八世纪巴黎广阔的社会图景;《三国演义》《红楼梦》更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了解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复杂……名著如此,短小优美的散文,情趣昂然的杂文同样能揭示生活的画卷,更不必说时代感强烈的报刊杂志了。因此,课外阅读是学生了解生活,积累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达到语文与生活相统一的必要途径。有些学校的老师总觉得语文课本来就少,教学任务都完不成,作业也没有时间做,哪里还有时间给学生阅读?实际上,课文也许可以少上一篇,但每周给他们固定的时间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却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

四、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书写生活

以文艺论述上说,生活是作文的原动力,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作家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畅谈了阅读体验后在文章结尾写到,“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书,我什么时候才能读懂啊”,作家更注重的是阅读“社会人生”。事实上,生活中每天发生的、媒体报道的新人新事、新风新貌永远是学生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中极其口语化、大众化的鲜活灵动的语言,又是学生写作克服“学生腔”,做到语言生动贴切的最好实例。近几年强调对生活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和体验,让考生抒写生活,以生活中挖掘哲理,体味生活的真善美,贴近自我和关注生活成了高考作文的一个方向和主流。在200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我与故事”,天津卷“我说90后”,一致以“我”为主题,直接关注了“我”的心灵世界,以“我”的眼光看世界,避开假大空,体现了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江西卷的圆明园流失兔首、鼠首拍卖事件,辽宁卷的关于明星代言,江苏卷的品味时尚等,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
然而我们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刚升入高中时,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写出反映社会、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闫春玲,教师,现居湖北远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