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关于,曹植诗歌抒情艺术剖析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33390 浏览:1555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曹植诗歌的抒情艺术极具特点:长于时空之势,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加上巧妙的章法和鲜明生动的语言,使他的诗歌在建安文学中独树一帜。
【词】曹植;诗歌;抒情艺术;时空;手法
曹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备受古今人士推崇,尤其是其诗歌上的成就使他在建安文学史,乃至文学史上都十分的地位。他对五言诗的兴起、进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了新的方向。曹植的诗歌题材宽泛,表达形式较前代诗歌更加完善,诗歌的抒情性加强,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流传下来的诗歌有八十多首,数量并不算多,但赢得后人的广泛赞誉。李均宝在《曹氏父子和建安文学》一书中评价曹植:“曹植是建安最杰出、最有代表性、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位作家,他在文学上,无论散文、辞赋或诗歌所达到的成就都要高出代的人。”钟嵘《诗品》评价曹植的诗歌艺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植的诗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婉约柔弱,诗歌的风骨与文采完美,浓厚的抒彩,极有气势和力量,达到了刚健而不拙直、华美而不艳丽的境界。

一、借时空之势抒情

曹植时空之势抒情。他的诗歌在抒发壮志,总会描绘一下壮阔的时空。如《杂诗其六》先描绘登高眺望的空间“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接下来抒发“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的雄心壮志。这样在时空情境渲染之下的抒情显得贴切自然。
胸怀壮志的人是壮志难酬的人,会感叹时光飞逝。如曹植《名都篇》“白日西南驰,光景攀”;《送应氏诗三首》其二“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等,或感叹光阴飞逝,人生短暂,急切地希望能建功立业;或感叹岁月已逝,而功名难就的悲痛心情。在现实生活中壮志难酬的曹植,广阔的空间来抒发内心的雄心壮志及壮志难酬的苦闷,时空意境的创造诗人主观思想的映现。

二、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抒情

曹植用比兴象征的手法曲折地内心的不平和哀怨,并在民歌传统的比兴手法上革新。其诗歌开篇比兴所传达的某种情绪,以居高临下之势笼罩全诗,一气贯注,所以他的诗一开头就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如《野田黄雀行》开篇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意象渲染出浓郁的悲剧气氛,隐喻当时政治形势的险恶;《吁嗟篇》以转蓬被风吹而四处飘荡的,象征诗人屡被迁徙与亲人相聚的命运,表达了“愿与根芥连”的愿望。正曹植所处的地位使他畅所欲言地直抒胸臆,比兴、象征曲折含蓄地体现他的思想感情,成了他诗歌抒情艺术的特点。

三、叙事、写景抒情

曹植诗歌叙事与写景都和抒情紧密,他笔下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可谓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如《赠白马王彪》一诗,诗人以沉郁的笔调抒写了与任城王曹彰的死别之悲,与白马王曹彪的生离之痛,在这的悲痛中又渗透着诗人对命运的幻灭之感,哭涕伤己,悲情四溢,而这四溢的悲情正造就了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在这首诗中了叙事、写景、抒情互相生发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心灵深处的悲痛。以上看,《赠白马王彪》在写法上将情、事、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感情抒发或愤而斥责,或黯然神伤,或强作宽解,或直抒胸臆,或掩抑低回,笔致委曲,写出了悲情的深沉、绵远,抒情艺术功力之深厚一斑。

四、精练的语言抒情

建安,文人五言诗大为兴盛。东汉文人五言诗由乐府民歌脱胎而来,保持着天然本色的长处,却避开词繁意少、平白直露的毛病。建安的诗人,尤其是曹植开始锤炼语言,使之精粹,以求章无虚语,句无虚词;使之华美,以求更鲜明更生动地抒情状物。锤炼语言的,实质上是诗体形式完善和美化的。如《增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惊”“飘”“忽然”和“归”等字的用法,传神贴切,夸张地描绘出光阴飞逝的景观。

五、巧妙的章法抒情

曹植还巧妙的章法来抒发深沉而又复杂的感情。《赠白马王彪》中,诗人将复杂的感情章章蝉联的辘轳体的形式,步抒发出来,极有层次。以章法上看,它民歌常用的连章法,除首章之外,其余六章首尾相衔,使全诗气韵流贯,节奏跌宕。
总之,曹植的诗歌感情充沛,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具有的思想性,也有的艺术性,在建安文学中说是独树一帜,在文学史上也忽视的地位。
责任编辑:王芸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