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课程,基于协同论述CDIO工程教育方式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14662 浏览:602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CDIO理念下的工程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受到各国的,CDIO方式的普适性同样遭到质疑。以协同论述的探讨视野探讨CDIO的本土化路径,构思了基于协同论述的CDIO工程教育方式(S-CDIO)。S-CDIO方式的特点,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际,设计了S-CDIO方式的框架,并对其教学大纲、课程系统和评价系统等阐述。
词:CDIO;协同论述;工程教育;机械工程

一、基于协同论述的CDIO工程教育方式的兴起与特点

200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等4所大学组成了跨国探讨组织,经过4年的探讨探讨,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方式,即:构思(C)、设计(D)、(I)、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O)。该方式强调以的、实践的及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了系统论中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的特点。,每个专业、学科、大学乃至都有自身独特的教育环境和需求。在工程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中,各组织、要素间复杂的作用既产生协同效应,发挥“1+1>2”的育人功能;也可能产生消极效应,制约工程教育的进展。
立足我国工程教育目前状况,具代表性误区可归为两类。其一,把教育系统视作封闭的系统,对于试点阶段的CDIO方式既缺乏本土化的探讨,又与产业界互动甚微,教育资源与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步伐协同。其二,把CDIO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项目机械地叠加在基于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之上,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加重,论述教学与能力培养之间的“紧张联系”仍然消除。
为了增加CDIO教育方式在各地的普适性,探讨者已开发了资源,力求将其整合并系统化,使其开放资源。尤其值得的是,在开放的、多样的、复杂的工程教育系统中,CDIO方式并规定的方式,它还有开放性、协同性的特点。为此,拓展视野,用新的科学论述指导操作实务和论述探讨。
协同论述即协同学(Synergetics)这样论述。它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1969年创立。一门新兴的跨学科论述,它的探讨与运用非常广泛,范围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协同学以非平衡开放系统的“协同性”为探讨,其是在千差万别的各科学领域中确定系统自组织赖以的自然规律。现代科学论述的协同论述,为工程教育了更为的探讨视野和探讨路径。
工程教育系统是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协同论述下自组织形成所的要件。其一,它是开放的系统,其进展变化与教育界、产业界、政府、非营利性社会机构等多个利益者息息。其二,工程教育系统有着非平衡性:一系统内部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构成错综复杂的联系,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另一工程教育的进展要求系统远离平衡态,系统涨落发生与否,取决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进展情况。其三,工程教育系统协同性,在非平衡条件下,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使系统某些运动走势联合并占据优势地位,以而支配系统整体的演化。
以全球范围看,工程教育系统出现显著的涨落,各国都在困境中寻求最佳的工程教育方式。CDIO教育方式诞生于工程教育系统运动中,以构思、设计、、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4个培养的工科人才,逐渐工程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风向标和支配力量。,在协同论述(Synergetics)视角下的CDIO工程教育方式(简称S-CDIO),必定教育论文与协同思想在其他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等复杂系统运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在合作和竞争的上建立的协同联系。协同论述,系统要以无序向有序演进与进展,不断平衡,扩大对外开放,与外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S-CDIO方式的构建开放的、既与国际接轨又与本国经济社会进展相适应的工程教育系统,这要解决CDIO方式的本土化的理由。要S-CDIO方式,在学校与利益者之间建立利于资源共享和交流的战略联盟或平台,合作达到共赢。,S-CDIO方式的形成必定教育论文涉及两个及的部门或组织,每个参与成员具有自治权利的独立单位,除了联合与合作外,必定教育论文也有着着自主与竞争。
2.以资源集成与共享为核心的协同。S-CDIO工程教育方式的运作应当保证教育部门能及时其进展所需的资源。时日,CDIO成员已经开发了诸多教育资源以供各国高校学习交流共享。,S-CDIO方式的运作要协同效应,应积极产业界和政府的支持,营造适合以人力、物力、财力上保障工程教育革新所的资源。
3.面向利益者需求的协同。有需求才会有供给,正是有了政府、企业界、非营利性社会机构等众多利益者的需求,才会导致工程教育系统的变革和S-CDIO方式的出现。中西文化的差别,区域经济特点差别,地区产业进展阶段不同,CDIO方式完全适合我国国情?我国企业对工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和麻省理工学院的CDIO大纲完全一致?进而工程教育系统能否在区域经济环境中注入变革力量?这些理由的解决,有待以协同视角审视CDIO成员组织利益。

二、S-CDIO工程教育方式的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1.S-CDIO工程教育方式框架
基于对S-CDIO方式特点的阐述和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际情况,S-CDIO方式框架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展开。
宏观上的协同是指学校与政府、产业界、非营利性机构等组织的协同进展,S-CDIO组织与宏观环境的联系理由。
中观层面上,为了形成新方式下的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机制和组织文化,有必要在学校成立专门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协作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政府、企业专家、学校高层管理者或学科带头人组成,旨在统筹与协调人才培养中各部门间教育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委员会还应与推行S-CDIO方式的院系、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共议重大决策和阶段性政策制度,引导学校形成的人才培养、课程系统和评价系统,保障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S-CDIO方式的动态平衡。
1

的是微观层次上的协同,即S-CDIO方式在演化中产生的协同联系和现象。
,要培养与课程系统的协同联系。培养利益者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现在众多高校试图要求理工科学生选修属于人文科学的课程来解决“专门化”的倾向理由。,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所的,增加“并列”不同的课程,既培养不出“素养”,也带不来“通才”教育[3]。,借鉴CDIO成员学校的做法,一夯实工科通识,为学生与工程专业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把工程活动所涉及的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另一将项目式教学策略教学论文运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共享产学合作课题,革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以集成方式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S-CDIO课程系统应以原来的学科、专业导向,转变为能力、素质导向。
,评价系统与课程系统的协同。在S-CDIO评价系统中,评价指标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能力的,是对课程系统所涉及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论文的检验。将评价指标看做S-CDIO方式的序参量,那么它既是微观层面教学系统合作效应的表征和度量,又是工程教育系统整体运动的度量[4]。,评价系统一告知各课程系统该如何调整,另一又了S-CDIO方式的整体运作效果。
,要评价系统与培养的协同。评价目的规范教学活动,要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学生独特的学习策略教学论文与思维方式的形成,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学生工程能力的协同提升;评价指标的设置要紧密S-CDIO的培养,个性化和多元化;评价内容要指向人才质量、教师能力其他的教学成果。评价系统支撑着工程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大纲的修订和完善了。评价系统的确立应考虑产业界的意见,创造面向地区产业特点和引领产业技术革新的校内工程实践环境。
2.面向地区产业的S-CDIO方式教学大纲
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展中,各地区产业特点差别,人才和科技成果对于地区产业的进展至关。我校所在省份以轻纺和机械两大行业为主,企业规模一般较小,知识革新和技术研发能力薄弱[5]。输送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的高校,与地区产业之间有着的协同性。地方制造业对于知识和技术革新的追求,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的管理的改善,有赖于高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式的全面调整。
培养是工程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逻辑起点,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首要工作是构建适应地区产业的S-CDIO教学大纲,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在内的框架系统,如表1所示。在原有CDIO大纲的上增加“工科通识与人文素养”,旨在使工科学生立足地方产业,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与地区产业进展相适应的工程理由,构思、设计、和运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地方企业构建产学联盟,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区域产业的典型产品、科研成果、技术运用成果的认知教学平台和主题探讨项目支持平台。
3.S-CDIO方式的课程系统
S-CDIO工程教育方式更加的学生掌握知识和高分,使得以终身受益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能力。,课程系统革新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落脚点是适应多样化与专业性要求的能力培养[6]。策略教学论文是S-CDIO大纲要求整合原有的课程资源,形成一体化的课程计划。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S-CDIO培养大纲,浙江工业大学的进展战略、学科优势、师资力量等办学条件与特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立相应的“培养矩阵”,形成了导论课程、学科课程和专业课程及总结性课程(实践)的课程系统。表2给出了四项标准的课程组合,将知识、能力、素质融入各的教学如表2所示,S-CDIO课程系统原有的学科化倾向和线性格局,课程之间的联系局限于知识点的衔接,以能力素质为导向,整合矩阵式结构。全新的课程系统在“纵向”上依照大纲二级标准整合课程,并据此安排教学进程;“横向”上仍然保留课程之间的学科属性和内在逻辑。值得的是,矩阵课程,除了原有的工科课程和专业课程外,增加总结性课程。总结性项目式教学策略教学论文,或称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构思、设计、、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采取项目式教学手段,浙江省制造业特点和产学合作课题为每个阶段的项目确立主题。项目式课程的安排分为四个阶段:工程与人文主题项目实践,主题设计与制造项目I,主题设计与制造项目II,毕业设计。
不同复杂度的工程理由相应的知识能力,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学论文解决。S-CDIO课程系统工程人才的认知和能力进展规律,按学年整合各类论述课程和项目课程,如表3所示。在学年,课程和导论性质的课程向学生学科和知识,工程与人文主题实践课程面向地区产业市场调研和产品构思(C)。学年在简单的设计(D),专业课程主题设计与制造项目I的任务要求设置分解项目,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等论述知识的学习,集成若干个分解项目,产品功能,完成主题设计与制造项目I。学年在设计-(D-I),增加跨学科知识的学习,运用集成多学科知识的项目课程,CDIO后三个(以设计到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训练,完成综合性的项目,即主题设计与制造项目II,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理由的能力,初步产品的制造。毕业设计则在前面三个阶段团队项目实践的上由每位学生独立完成。
4.S-CDIO方式的评价系统
S-CDIO工程教育方式评价系统,要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特点和高校办学特点,几的转变:(1)在评价功能上,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以强调知识传承和知识教育的单一功能,向工程人才的全面进展转变。(2)在评价策略教学论文上,以过度强调定量评价向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转变,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向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转变。(3)在评价内容上要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系统,教学效果上更加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培养;教师评价上则以科研向教学、教学策略教学论文等倾斜。(4)评价(客体)的多元化,学生、教师、培养、课程系统、校企联合工程教育的软件硬件都可被列为考查,评价的要素。(5)评价的多元化,高校的教师、学生、专业探讨人员、管理者,企业专家,社会团体等均可承担评价和监控的职责。
在教学中,依照上述理念,逐步对CDIO教师的资质和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在学生评价,制订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大纲的学生多维评价考核表》,“多维”既是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又是评价的多维度。考核表的评价内容与能力素质框架相一致,设置了5个一级指标,分值比例是:工科通识与人文素养15%,技术知识与推理20%,个人职业能力与素养20%,人际能力20%,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CDIO能力25%。
文献:
Crawley E., et al.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CDIO Approach[M]. New York: Springer, 2007.
赫尔曼?哈肯. 高等协同学[M]. 郭治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3] 贝塔期菲. 人的系统观[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 赫尔曼?哈肯. 信息与自组织[M]. 宁存政,郭治安等译.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5] 潘柏松,柴国钟等. 机械工程学生革新实践能力培养方式探讨[J]. 高等工程教育探讨,2008(增刊).
[6] 陈乐,王沛民. 课程重建:欧洲工程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启迪[J]. 高等工程教育探讨,2006(5).
[教育部人才培养方式革新实验区项目“适应地方制造业的机械工程革新型人才培养方式革新实验区”(发文号:教高函〔2007〕29号)的资助]
[责任编辑:余大品]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