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环境下英语学习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20532 浏览:940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英语学习,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就成为我国很多学者和科研职员关注的热门之一。然而面对英语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他们试图从句法学、语义学等传统语言学理论中寻求得到公道的解释,但是结果不尽人意。语用学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为解决一些原来句法学和语义学难以解释的问题找到了突破口。语用学从语义学“垃圾箱”的地位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生机勃勃的学科。作为语言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入中国,在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其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开展的语用学研究大致可分三个方面:(1)面向外语教学的语用学研究,(2)面向汉语语法和语用法开展的研究,(3)语用学理论的研究。”(沈家煊,1996)本文旨在将语用知识与英语学习相结合,对英语学习中出现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并将在学习过程中增加语用输入,提高学习者语用意识,培养语言能力——尤其是语用能力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本论文所呈现的是一项考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受试者为山东大学数学专业二年级的60名学生。研究内容是2002年1月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有关语用能力及英语学习情况的两个问卷调查。考试对学习既有“诊断”作用又有“反拨”作用,本文主要是通过此次考试发现学习中的不足,然后从语用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目的之一是:收集考试中写作、口语两部分出现的语用失误,分析其产生的根源。目的之二是:通过问卷调查Ⅰ论证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的依存关系。语用能力在多大程度上是受语言能力的影响?目的之三是:通过问卷调查Ⅱ了解与英语学习相关的诸如语用知识,文化因素等的大致概况。论文共分五章,加上引言和总结共七部分。引言部分扼要先容了语言学发展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以及目前中国环境下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章是全文的基础部分。首先对外语学习与二语习得相关的几组概念进行了辨析。本文所谈及的英语学习主要是课堂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它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个时期外语教学法的影响,所以在本章对一些有影响力的英语教学法作扼要回顾是必要的。第二章是理论部分。主要先容了语用学的定义,历史发展过程并具体先容了语用学中的一些主要理论如: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及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这一章为以下章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对受试者在考试中出现的语用失误进行尝试性分析。分别从考试目的、受试对象、测试手段、局限性等方面做了先容。随后对试卷中写作及口语两部分中受试者出现的语用失误进行具体分析,并运用相关的语用理论进行解释。而且将此次考试的总成绩看作是受试者语言能力的标日士第四章主要是分析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源。首先,通过问卷调查I(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测试)对受试者的语用能力进行测试,并将此成绩看作是受试者语用能力的代表。之后通过引入协方差cov(尤,Y)和相关系数:的概念,旨在论证语言能力(x)与语用能力(Y)这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依存关系。由计算公式得出相关系数:=0.23:’一0.23,=0.05,因此可知Y的5%的变化是由x的变化引起的,这一结果又通过sPsS(l0.o)软件包进行了验证。因此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依存关系但并不显著。然后,通过问卷调查H(英语学习情况调查)了解与受试者日常英语学习相关的语用知识;文化因素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一般情况。本章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依据,着重从语用知识输入,文化知识和母语思维方式三方面来分析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源。第五章探讨语用理论应用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首先探讨了将语用理论应用于英语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次提出将语用知识与外语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意义。论文最后着眼于如何从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两方面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论文在最后总结部分重申了语用理论对英语学习中语用失误的解释力,以及造成语用失误的三方面主要原因。以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及问卷调查为依据得出:语用能力与语言能力之间存在不明显的相关关系;语用知识的缺乏是造成语用失误的最主要原因。因而在英语学习中可以通过增加语用输入来实现提高学习者语用能力的目标。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语用理论与英语学习相结合,是从语用视角探讨英语学习的一次尝试性研究,作为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关键词】:语用学理论语用失误英语学习语用能力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8-11Abstract11-15Introduction15-17ChapterOneBasicConcepts17-301.1DistinctionsBetweenForeignLanguageLearningan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17-211.1.1FirstLanguageVsSecondLanguage17-181.1.2ForeignLanguageVsSecondLanguage18-201.1.3LearningVsAcquisition20-211.2TheOrientationofForeignLanguageTeaching21-281.2.1Grammar-TranslationMethod21-231.2.2DirectMethod23-241.2.3Audio-lingualMethod24-261.2.4CommunicativeTeachingApproach26-281.3Summary28-30ChapterTwoALiteratureReviewofPragmatics30-442.1DefinitionsofPragmatics30-322.2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Pragmatics32-342.3WhyDoWeNeedPragmatics?34-372.4RelatedTheories37-432.4.1SpeechActTheory37-392.4.2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39-422.4.olitenessPrinciple(PP)42-432.5Summary43-44ChapterThreeATentativeStudyonPragmaticFailuresMadebySubjectsinATest44-673.1Methodology45-463.1.1Instruction453.1.2Instrument453.1.3Objectives45-463.1.4Participants463.1.5Limitations463.2DataCollectionandAnalysis46-663.2.1Writing47-573.2.1.1PragmaticFailuresatLexicalLevel51-533.2.1.2PragmaticFailuresatSyntacticLevel53-553.2.1.ragmaticFailuresatDiscourseLevel55-573.2.2SpokenEnglish57-663.2.2.1InadequateComprehension58-623.2.2.2InappropriateTraner62-633.2.2.3TeachingInducedError63-643.2.2.4CulturalNormDifference64-663.3Summary66-67ChapterFourSourcesofPragmaticFailures67-804.1InadequateInputofPragmaticKnowledge67-754.1.1ResearchQuestions67-684.1.2QuantitativeStudy68-754.2SuperficialComprehensionofCulture75-774.3NegativeTranerFromChinesePatternsofThought77-794.4Summary79-80ChapterFiveSignificanceofTheApplicationofPragmaticTheoriestoEFLLearning80-885.1ThePossibilityandNecessityofTheApplication80-815.2TheCombinationofEFLLearningandPragmaticKnowledge81-825.3IntensifiedCultivationofPragmaticCompetence82-875.3.1HowtoDevelopEFLLearner'sPragmalinguisticCompetence83-865.3.2HowtoDevelopEFLLearner'sSociopragmaticCompetence86-875.4Summary87-88Conclusion88-91Bibliography91-94AppendixⅠ94-97AppendixⅡ97-98AppendixⅢ98-9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