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历史,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24889 浏览:1095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说过:“先生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历史教学培养人文精神的载体,是历史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一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人格;另一要增强其公民责任意识,为其一生的进展服务。

一、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好学,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学习进修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观念,做到与时俱进;要做到“示范”,要切实履行教师的职责,以学生的进展为要务,并且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行动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尊严,进展其个性特长,不断其成长的内在,以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践探讨

教育学家袁振国教授文科教育的,是精神享受的,是提高生命质量的,是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是感悟自由精神的。

1.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到教学的首位

陶行知先生强调:“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以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历史是对人类既往生活的记载、认识,历史学蕴藏着的人文精神。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挖掘历史教材中鲜活的史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投笔以戎”的班超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以“苟利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到“为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等,以身上了民族伟大的脊梁,了积极向上的不懈追求,感受到了熠熠生辉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让学生感受伟人高风亮节、胸怀坦荡的人生品质,明确的历史使命,以而更加端正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将来做合格公民,更好地服务社会。
以学生进展的角度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比多掌握的历史知识更为。青少年时期正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历史教师把握的良机,而当学生一旦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将为学生今后的人生进展点亮一盏指明灯。

2.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好的先生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要创造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对知识探求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以内部产生的力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仅是要告诉学生理由的答案,更的是如何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会如何理由、浅析理由、解决理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也再是“教师要我学”等的消极体验,感受到“我要学”。这样的教学活动才合乎人性的要求和学生全面进展的。

3.“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生志在创造”,“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于历史学科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会学生运用历史的敏锐眼光观察事物、浅析事件、处理理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学生人文精神最的。教育的目的要发挥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的创造潜能。如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简单网页等。
总之,教师要吃透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用新课程倡导的科学策略教学论文来评价学生,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信任带进课堂。要在欢乐、和谐、自由、的氛围中使学生的个性的张扬,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培养。
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张祖春,王祖琴主编.教育课程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简明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教育部教育司组织编写.走向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