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之途径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10603 浏览:452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情境教学就是“以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进展的辩证联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找出不足,推动教学论文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生机。那么,如何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步入佳境呢?

一、利用导语,营造情境氛围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它联系到能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能否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兴趣。因此,每节课的导入我都很专心,按课文内容采用的不同导入方式,为课文的教学营造情境氛围。如,在教授《三颗枸杞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知道枸杞有明目的作用,是一种药材,可以入药。”这样就加深学生对枸杞的熟悉,知道它可以作为中药治病救人。我因势利导地设下疑问:“在这篇文章中,枸杞豆是否也能作为药治病救人呢?假如是,那它又是治疗什么病?”这样的导语,很快把学生带入预设的情境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对文章的主旨把握就比较轻易了。
再如,教《再别康桥》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古人对待离别是“黯然销魂者,惟别离而已矣”,所以他们在诗文中既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可奈何,又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爽大气,更有“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苦不堪言,那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验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起来领略现代诗人笔下别样的离情别绪。这样的导入既公道顺畅,又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更好地去理解作者内心的感受。
在《狼》这一课的导入时,我说:夜幕降临,四周越来越黑,你一个人走在林间的小路上,四周愈来愈安静,不时的风声,让你不得不四处望望,实在凉意早已以头袭到脚,你不由得跑了起来。忽然你停下脚步,看见前方那隐约的绿光,耳边传来一声苍凉的嚎啼声。你实在已经知道你碰到最怕碰到的敌人了,你是否该继续前行?就在你犹豫的时候,敌人已经走到你的跟前。学生随着我话语渐渐进入到情境中,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该怎么办呢?”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联系实际,营造情境氛围

我们常说,文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学生固然年少,生活阅历也不够丰富,但他们对社会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熟悉、理解,同时也以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积累了这样或那样的生活经验。假如在课堂上让他们把现实生活与课本的生活联系起来,即让他们联系生活展现情境,那就很轻易打开学生的生活记忆库,让他们再次体验生活,产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如,在教授《七颗》时,我让学生看一些关于爱心的图片,这些故事就在他们身边,他们或者听到、看到甚至亲身经历这样的事。首先,再现了2008年这一不同平常的一年:雪灾、地震、奥运会……结合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感情在这种爱的情境中得到进一步升华;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说说身边的人和事。学生感受到爱,在爱的环境中领悟到爱的真谛。
在教《我们家的男子汉》过程中,我让他们谈谈对男子汉的理解:男女生分开,把他们的理解分别写在黑板上,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结合班级里平时的一些小事,如小打小闹等现象做浅析,就更加深了他们对“男子汉”这一形象的熟悉。这种情境的创设,既方便学生理解课文,又顺势教育了学生。

三、再现情境,营造情境氛围

情境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又要留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革新教学论文能力。所以,假如把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既设置了“当时”这一情境,又能展现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在教童话《天子的新装》过程中,因故事比较简单,主要体现的是天子的迂腐、孩子纯真的天性。为了加强对两者的理解,我让学生把故事以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都沉浸在“当时”的情境当中,天子、大臣、骗子、百姓、孩子等每一个的话语都牵动着学生的心灵,特别是最后孩子那句“可他什么衣服都没有穿啊”更是震撼了每位学生。
语文课堂需要,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诗意,需要浪漫主义的情怀。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学实践不仅需要语言文字的练习,更应追求情感的融合与灵性的感悟。学生也渴望着在语文课上能够达到心与心毫无隔阂地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地融通,内心的真实、和谐和灵动。这是情境教学所追求的,也是我们语文课所要追求的。
情境教学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在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对策,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以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责任编辑韦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