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启发教学艺术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25846 浏览:119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启发教学有着误解,以为“启”是教师的事,“发”是学生的事,因此在贯彻时就会失之偏颇,收效甚微。
实在,“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也说:“愤,谓心求通而未能之意,悱,谓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由此不丢脸出,所谓启发教学就是指教师要注重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索,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进展能力的教学过程。启发教学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学生去学习。我们要弄清楚启和发的联系,然后在教学中自觉加以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的魅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好奇心,人皆有之。它也是人的本质或天性。一般来说,兴趣、爱好、求知欲、获得优良成绩或得到奖励等都是影响学习主动性的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例如,《老马》一课。假如教师只是平淡地开讲:“今天上《老马》,请同学们打开书……”这样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换一种方式导入,如:“马是一种动物,它吃苦、刻苦,在主人的皮鞭下过活。旧中国的劳动人民也吃苦刻苦,可一年到头却吃不饱、穿不暖,同时还要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他们两者有着相似点没有呢?”这样把课题所寓含的象征作用让学生去思索、去感受,就会加深学生对这一象征手法的理解。

二、启发教学的实质是师生思维同步、同向,发挥思维积极性

启发教学要求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是先提不足,然后找一个学生回答。这样就能使全体学生都开动脑筋进行思索,提问谁只是体现一下。启发教学要求师生思维同步同向进行。所谓同步同向思维,就是要求学生随着老师所讲的内容走,既不滞后也不超前。假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思维没有同步同向,有时就会闹出答非所问的笑话,同时教学效果也收效甚微。

三、教师要善问质疑,启发学生独立思维

1.教学要有疑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方是长进。”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思;多疑才会多问,多问才会多思。所以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就必须遵循疑——问——思的规律。只有把疑、问、思三者统一起来,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2.教学要善疑

要使学存活疑,教师就要善于问难。提问时要提发人深思的问,那样学生才会发现新不足,脑子一开窍,学生的思想才会活跃,课堂气氛以而会大为改观。

3.教学要巧疑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留意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教给学生解疑、释疑的策略,以而引导学生以多角度多侧面去理解和巩固课文知识。
启发教学要求让学生自己活动,培养独立解决不足的能力。启发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而且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活动,进展能力。

四、发扬教学,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1.创造科学的语文氛围

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带动学生的披文入情。如讲《沁园春·长沙》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蓬勃向上、生机勃勃的绚丽的秋景图。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才会发挥出来。

2.建立同等的师生联系和同学联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启发教学要求教师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教师不可搞“一言堂”,而要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并且要善于制止学生间的相互鄙薄,那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努力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赞美语言,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到自己能胜任并且经常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样,就会使学生形成强烈积极的心理互动效应,在成功的喜悦中努力学习,在学习的喜悦中不断取得成功。
(娄底工贸职业中专)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